港交所迈出“关键一步” 10月将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
截至8月17日,今年通过沪深港通流入A股的北向资金(主要是外资)已超过25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丽娜 香港报道 8月20日下午,港交所宣布推出首只A 股期货产品。新期货合约将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管理其沪深港通合资格A 股投资组合风险的工具,反映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港交所表示,MSCI 中国 A50互联互通指数将追踪 50 只通过沪深港通交易的主要沪深股票表现。这只离岸交易并有均衡行业代表性的中国A股指数期货产品,将于2021年10月18日推出。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将会涵盖中国内地 A 股大型股中的50只股票,目标为每个行业至少两只,以全面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该指数包含50只合资格沪深港通交易的股票,并与主要 MSCI A 股指数的历史表现高度相关。
港交所总裁欧冠升表示:“今天宣布推出的A股指数期货,标志着我们在推进于香港建立离岸中国内地股票衍生产品系列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们与MSCI的长期合作关系亦更为紧密,共同努力发展香港成为亚洲顶尖衍生产品交易中心,提升香港市场投资产品的深度及广度。作为亚洲的领先市场,我们肩负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任,这只新产品将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管理A股相关资产风险的工具。”
同时,MSCI 主席兼行政总裁Henry Fernandez则表示:“中国在全球投资市场的重要性与日具增,中国股票在MSCI 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从 2009 年 12 月的 18% 增至2021 年 8 月的 34%,由此可见一斑。投资行业正经历重大变革,令投资变得更加复杂及多元化,因此市场对更佳的交易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有所增加。”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港股通”北向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140亿元,同比大涨54%,而南向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480亿港元,同比激增132%。
在全球金融市场震荡调整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成为外资青睐的“避风港”。截至8月17日,今年通过沪深港通流入A股的北向资金(主要是外资)已超过2500亿元。
事实上,港交所推出A股指数期货早已在筹划之中,2019年3月,港交所宣布与MSCI 签订授权协议,计划在获得监管批准后并因应市况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的期货合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MSCI向港交所授权指数是接下来港交所推出A股指数期货的一个必要条件。MSCI中国A股指数涵盖可通过沪深港通买卖交易的大型和中型A股。
港交所的直接监管机构是香港证监会,MSCI在与港交所签订授权协议前,需要获得内地交易所及监管机构的认可,才能向外授权相关指数。因此,此举暗示内地监管机构对于港交所未来推出A股指数期货表示默许。
据了解,早在2006年,新加坡交易所就率先推出了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该产品目前已经成为海外市场最主流的管理A股风险的衍生品工具。
A50股指期货追踪的标的是富时指数公司推出的实时可交易指数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主要通过新加坡交易所的电子交易平台交易,以美元标价进行交易结算。新加坡交易所曾先后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和摩根台指期货,通过抢先推出产品,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建立活跃的交易市场,从而掌握股指期货的定价主动权。
自2006年推出后的多年里,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日成交量多数时候在低位徘徊,但随着国际投资者近年来对A股的兴趣逐渐增加,其成交量也在稳步攀升。
“目前海外投资者参与互联互通投资A股,但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以往他们主要利用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他认为,港交所推出A股指数期货以后,交易时间可以完全覆盖,有利于刺激港股市场的期货交投,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预计大部分国际投资者都会转向港交所的A股指数期货进行风险对冲。”
建银国际首席策略师赵文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A股融入全球市场不断走向深入的新阶段,市场对A股相关离岸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加。此举有利于境外投资者管理和对冲A股持仓风险,避免资金大进大出,降低现货市场波动,有利于稳定境外长线资金配置A股,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风险管理中心功能。”
(作者:朱丽娜 编辑:李艳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