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家丨私人银行的变与不变:坚守专业价值 办好自己的事

我的私人银行 2021-08-20 15:05

作者王亚,系中国银行个人数字金融部 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

私人银行是与时间为友的行业,总要经历时间的检验,才能收获信任的果实。2007年,中国银行于业内首开私人银行业务。十四年来,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头部机构规模已跻身全球前列,比肩国际老牌私人银行的百年积累。可以说,我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奔赴新时代的起点上,既有成长的喜悦,也应该有冷静的思考:我们在哪里,我们应当如何坚守,我们应当如何改变。 

我们仍处于私人银行发展的初级阶段

中国私人银行业脱胎于理财业务,成长于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与高净值客户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从需求端看,人们对财富的认识相对滞后于财富的高速增长。2020年末,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已达到241万亿元,自2008年以来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6.39%。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创富一代成为高净值客群的主要代表,引领着社会财富的需求和进步。丰富的实业投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带给了客户在投资上的自信和惯性。客户追求在短期内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需求相对单一,投资期限和预期收益往往成为衡量产品的二元标尺。对于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持有和传承财富,如何让财富更好地回馈社会,也许大多数客户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从供给端看,资管产品仍是私人银行的主要驱动力,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还需强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刚性兑付”文化。产品投资对象以信贷类资产、非标资产为主,产品竞争力由资产端驱动,优质高收益资产受到资金追捧,行业呈现“卖方市场”特征,机构竞争也主要体现为产品收益率的比拼。一方面,私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托于是否拥有一个成熟的资产管理行业。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但头部机构的市场份额相对集中,专注细分投资领域的市场参与者尚在培育之中,资管产品类型也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各类偏好的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定位相互混淆。在以资产端为起点的财富管理市场上,习惯了“卖价格”的服务模式,忽视了财富管理的真正内涵,一定程度上导致“客户代言人”的角色缺位。如何围绕客户需求,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为客户熨平波动和创造价值,通过科学的财富规划实现财富的安全和平稳传承,是财富管理有别于资产管理的价值所在。 

时代向前,私人银行的行业发展面临变革

事实上,私人银行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看似始于政策,实则内生于市场,也必须成就于每一位行业参与者的共识与推动。 

政策率先破局。2018年资管新规开启了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行业回归本源的道路。“买者自负”,强调风险收益必须匹配;“卖者尽责”,要求行业履行职守。此后,以银行理财和非标信托为代表的保本保收益产品规模持续收缩,资产管理行业大力推动净值化转型。到2020年底,银行净值型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中的占比达到67.28%,公募基金三年间年化增速达到19.69%。2019年,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强调了信托财产“独立性”,明确提出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的固有财产,亦非受益人的责任财产,强调了家族信托资产隔离功能的有效性,推动信托行业正本清源,回归财富保护与传承的本位。据测算,目前全市场家族信托规模接近3000亿元。 

市场是根本动因。随着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一是经济结构正在变化。高杠杆、高投资的发展老路不可持续,以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消费升级为代表的新经济迅速崛起,技术而非资本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简单“钱生钱”的财富思维需要调整。二是年龄结构正在变化。创富一代悄然老去,无论是家庭资产还是企业股权,都面临如何顺利交接的问题,家族财富传承成为私人银行面临的日益紧迫的课题。三是发展理念正在变化。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告诉我们,高度依赖能源消耗的增长模式成为过去,我们需要重塑财富观念,做有约束的个人,实现有节制的社会,在财富发展的道路上,更加主动地考虑和承担社会责任,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总之,政策推动帮助私人银行业回归本源、加快转型,市场变迁又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富的形式在变,市场需求在变,而不能改变的是私人银行对时代诉求的主动呼应,对财富认知的正确引导,对客户为本的发展初心。无论是私人银行从业者,还是高净值客户,我们都必须要重新审视,更加深刻地认识财富的内涵。 

回到起点,需要对财富管理进行再认识

全面认识财富管理的本质。从不同角度审视财富,高净值客户的财富需求可划分为数字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数字维度关注如何实现财富的数量增长,空间维度关注财富分布及财富持有的方式,时间维度关注如何实现财富的长久存续,价值维度关注如何让财富回馈社会。这四个维度共同组成财富的全景图,也告诉我们:财富管理的本质,是忠于客户所托,在财富得到长期稳定的保值、增值和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财富的价值。 

概括而言,财富管理包含四个关键词:一是“目标”。大部分客户对于财富管理的目标还不清晰、不明确,需要财富管理机构帮助客户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制定适宜的财富目标,与客户达成基于目标的共识。二是“时间”。经营财富管理必须关注时间维度,只有立足家族的长远发展,才能实现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和安全传承。三是“价值”。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成就着更大的价值,能够对家庭、企业、社会和国家发挥有益的作用。只有对财富的价值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履行财富管理的责任。四是“能力”。财富管理机构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帮助客户穿越时间长河,实现财富价值,也是实现自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责任所在。 

培育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投资市场的研判、对客户特征的分析、对产品组合的构建、对服务模式的优化,最重要的是专业必须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根本出发点。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视角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领域的财富管理服务,基于客户的财富需求和风险偏好,做出最优的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建议,从“卖方服务”切实转变为“买方投顾”。 

努力赢得客户信任。信任是私人银行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取得了客户信任,才能建立持久稳定的客户关系,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是目标共识。基于客户KYC为其制定财富管理目标是财富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起点。从战略层面来看,要解决财富管理的需求问题,即财富管理是为了满足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传承;从战术层面来看,要解决财富管理的个性化问题,即不同的客户对收益目标的预期、对资金流动性的偏好以及对资金赎回的关切等问题。二是专业服务。提升市场研究和产品研究能力,面向全市场进行产品研发、准入、遴选和组合,形成开放式投资类产品体系;同时,贯彻资产配置全流程覆盖,自上而下建立起体系化的资产配置服务流程。售前,确定投资目标,完成资产诊断;售中,构建产品组合,开展合规销售;售后,跟进组合表现,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动态调整。三是精准传达。为满足高净值客户跨区域、跨领域、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应着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强的私人银行家队伍;同时,培养专业细分领域的投资顾问,为私人银行家提供各项专业支持。 

构建稳定持久的盈利模式。从全球来看,财富管理业务的盈利模式有两种:一种为手续费型,以产品销售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该模式鼓励客户经理多销售产品,以产品销售业绩为导向。另一种为管理费型,按照一定比重从整体金融资产中收取管理费,该模式鼓励客户经理建立稳定长期的客户关系,通过客户资产增长来提升收入贡献。目前我国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为手续费型。具备短期见效快、激励机制明确的优点,但客户经理为了追求更多的手续费,常常引导客户多次进行交易,或是推荐收入激励更高的产品,难以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从长远来看,通过专业服务建立稳定长期的客户关系,做大客户金融资产,按照金融资产提取管理费的模式,更加有利于财富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当今这个时点,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排头兵,私人银行应当主动从“银行视角的私人银行”彻底转变为“客户视角的私人银行”,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本源,坚定地走专业创造价值的道路。从量的追逐转变为质的提升,引领财富管理市场从产品销售转变为持久的专业耕耘,从稳定的客户关系中获取长期增长的持续动力。塑造专业竞争力,建立客户信任,推动客户的财富认知更全面,机构的专业能力更强大,彼此信任更深入,促进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满足时代对私人银行业的发展要求。 

展望未来,以科技为私人银行赋能

面对时代的发展,私人银行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富管理内涵,更好地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运用金融科技,深化客户洞察,优化服务体验。从客户端看,年轻一代私人银行客户对数字化服务模式有更高期待,私人银行很可能成为金融科技的领先实验田。从机构端看,私人银行由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发展步入精耕细作阶段,更加需要借助数字化的力量,进行客户精准画像,开展精准营销,实现精准风控,为专业队伍赋能。尤其是优化资产配置,及时捕捉金融市场海量信息,匹配客户风险偏好,形成动态资产配置建议,探索实现自动化的风险前置预警,帮助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实现组合再平衡。同时,借助5G等数字技术,实现与私人银行客户无处不在的深度沟通。 

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正在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成长为新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作为居民财富和资本市场的桥梁,一方面,私人银行要积极整合资源,在企业创业初、创业中、创业后,通过一揽子的“商行+投行”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私募股权融资、债券发行、员工持股计划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加快产品创新步伐,通过研发设计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投资工具,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科技创新投资当中,推动金融资源更好地匹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此外,私人银行也要帮助家族企业优化企业治理,做好企业财富的稳健传承,支持企业家安心创业,实现更大的事业发展。 

践行社会责任,提升财富的价值内涵。根据我们的一项调研,受访企业家中有67.61%表示,受到全民抗疫精神鼓舞,未来希望在公益事业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更有17.8%的企业家已养成定期捐赠的习惯,在“科教文体卫”等方面定期投入。我们感受到,企业家精神并非一句口号,而是积极奋发的创业干劲,对社会公益的悉心倾注,以及对绿色发展的身体力行。在与企业家相伴而行的路上,私人银行更应当发挥专业能力的作用,比如,通过慈善信托、基金会等慈善工具应用,为客户建立体系化、制度化的家族慈善安排;引入绿色金融投融资项目,在家族资产配置中践行负责任投资的理念,帮助客户实现企业发展和家族财富的绿色转型。通过专业的力量,与企业家并肩推动社会正能量的更好传播,追寻家族财富的精神价值。 

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做好全球资产配置。随着中国主动角逐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家走上国际舞台,全球资产配置要求更加强烈。私人银行尤其是中国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更需要发挥全球机构布局优势,深谙当地金融市场,提升投资服务水平,通过“境内+境外”共同服务,为客户的全球财富做好规划和配置。 

行胜于言,追求私人银行的自身使命

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浓缩了海外私行的百年历程,却缺少厚实的百年积淀。只有沉下心,坚守发展初心,夯实专业积累,认真办好自己的事,才能走得更远。前行路上,要克服的是发展初期的躁动,是对超速增长的追求,是对财富管理本质的偏离和误解;要积累的是专业能力,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来之不易的持久信任;要增厚的是对财富价值的全面认知,是滴水穿石般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定力;在不变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坚守不变。 

总之,需要财富管理行业、资产管理行业和客户共同努力,以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财富社会。我们相信专业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在于盈利模式的转变,更在于对社会财富的守护,对社会信任的回馈,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和引领。这正是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的使命所在。 

(编辑:胡天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