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丨《纽约真人类》:“千禧年一代”的呢喃

人文 2021-08-21 05:00

文 / 柳莺

华裔女孩雷莉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然而她却茫然四顾,不知道未来的路将走向哪里。她试图在无穷无尽的派对中寻找乐子,却也每每在酒醉的时刻,受到同窗们“下一站在何方”的灵魂拷问。她行走在熙熙攘攘唐人街上,最终还是收拾行李回到了成长的地方——费城,在父母和家人的环绕下,努力拨开迷雾,看清自我……

雷莉是影片《纽约真人类》的主角。她的际遇听上去是如此熟悉,可能会被任何一个人遇到。这部看上去极为即兴的长片作品,出自年轻的美国亚裔女导演凯瑟琳·佐哈(Kit Zauhar)之手,她在影片中身兼多职,自编自导自演,召集了一群亲朋好友,仅用一万美金的成本摄制而成。在刚刚结束的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影片入围专注新导演的“当代影人竞赛单元”,并在首映后收获了满满的好评。《纽约真人类》中所展现的青春迷茫,大概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会有所共鸣,尽管故事发生在美国,却具有强烈的普适性。雷莉和她的小伙伴们是一个个典型的时代样本,也是“千禧一代”生动的切片,在看似平平无奇的日常生活连缀成的片段中,我们得以观察到一群年轻人真实的生存样貌。

《纽约真人类》粗粝而又自发的风格,让人想到曾经流行一时的“呢喃核”。2000年后,草根的北美导演们拿起手中并不高端的摄影器材,对准身边的人,用极低的成本拍出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一时间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流派。导演也从不避讳这些电影对她的影响,但对于一个在北美环境下长大的具有亚裔血统的女性来说,白人男性占据主导的“呢喃核”实在不能满足她的表达需求。于是,她干脆自己动笔,写就了一出能够让少数族裔感同身受的剧本。《纽约真人类》令人眼前一亮之处也是如此——它真诚地剖析着主人公暂时的失败,毫不掩饰她的懦弱和困境。但同时,故事又极为细腻地展示着她的反抗:在待人接物中,面对旁人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歧视,她总是据理力争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们能够在影片中清晰地体察到导演自身经历对创作的加持。她并非大张旗鼓、口若悬河地触碰种族、性别的议题,而是巧妙地将日常生活打造成辩论的舞台——酒吧中和朋友三言两语的争执、与男室友安德森暧昧之余的博弈,都时刻提醒着我们,西方主流文化下的有色人种在其一生中,将会遭受多少隐形的误解,承担多少无法溯源的偏见。

当然,雷莉在电影中更被强调的身份是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毕业典礼前的一周,她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恐慌。无法得知今后的道路该如何选择,她陷入忧郁之中。这大概是银幕前所有观众都再熟悉不过的经历。也许是其亚裔身份使然,导演最终选择了让自己的人物回到家乡费城,这在通常意义上的“呢喃核”作品中很难得一见。派对上撞见的妹妹,回家后面对严厉的父母,一切都让雷莉更为失望。影片戛然而止于她重回课堂的一幕,暗示着她毕业的失败,但同时也给予了她再一次振作的机会。

《纽约真人类》的动人之处在于导演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交给观众,通过密集的对话,她连珠炮似地对周遭的人和事进行发问。躁动不安的镜头,模拟着人物焦虑的情感,也代表着千禧一代无处可寻的安全感。雷莉并非一个单独的个体,她代表着更为广泛的青年群体,和他们正在经历的失魂落魄的一刻。然而,正因为导演能从极具身体感的经验出发创作,《纽约真人类》展示出一种难得的怜悯性:它是反思的,同时也是温柔的,是对每一个青春未满的个体投去的深情一瞥。

(编辑:杜尚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