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朱江明:要更接近用户,让用户与企业共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1-08-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宋豆豆 报道  谁都未曾料到,2021年以来,疫情的余波尚未完全消散,缺芯荒、电池荒等对车企供应链造成严峻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在不断升温下迎来蜕变。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新能源车厂家批发渗透率已达到16.3%。中汽协预测,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有望实现46%的增长,未来十年,将迎来新能源汽车的黄金发展期。

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一向低调的零跑今年加速发力,开启2.0时代——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2025年底前推出八款车型,覆盖35万元以内价格区间,2025年销量实现80万辆;三年内在自动驾驶领域赶超特斯拉……

最新的消息是8月18日,零跑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45亿元。本轮战略投资由中金资本领投,杭州国资重磅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戴卡等共同入股。后续将主要用于公司在产品研发、渠道布局以及品牌推广等方面上的进一步拓展。此轮融资加上今年1月完成的B轮融资,零跑今年融资已超88亿元。

零跑,在领跑,销量方面也愈发亮眼。7月,零跑订单总量达到6540辆,环比增长59%。7月共交付新车达4404辆,同比增长666%。7月上险量为4361辆,其中C端上险量为4156辆,占比95.3%,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截至7月,2021年累计订单达到2.8万辆。

智能电动化时代,车企在营销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众多企业基于自身定位和用户角度,正进行大量探索和实践。如何看待电动车多种营销新玩法,它们背后逻辑何在?新营销是否会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境地,如何将高流量有效转化?从“与用户共创”到“用户定义”,如何在未来销量数量级增长后仍保持与用户有效沟通?这些都成为当下智能电动汽车营销必须直面的问题。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无论是直销模式还是分销模式,无论是商圈还是4S店都不是重点,新能源汽车营销模式和原来传统燃油车的营销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更接近用户,让用户和企业共创。”8月26日,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21世纪经济报道》共同推出的大型视频访谈栏目《汽车新商业地理》第十期上,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表示。

此外蔚来近期辅助驾驶事故把自动驾驶推到风口浪尖,如何在营销中把握自动驾驶传播的力度,避免误导消费者?工程师出身的朱江明给出了答案:第一,目前整个智能驾驶的技术状态尚处于非常基础的状态,汽车行业不应太浮躁,需要从基础技术苦练内功,真正要达到L3、L4,我们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第二,现阶段车企要循序渐进,给消费者一个正确的引导,即目前辅助驾驶能够实现仅仅让驾驶更轻松,而不是替代人进行自动驾驶;第三,从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看,自动驾驶一定能够实现,但是并非今天,目前大家都在努力当中,都在不断积累。

 

以下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与朱江明的对话内容(有删节):

《21世纪》:今年零跑全力冲击新势力造车第一阵营,近日宣布新一轮融资达45亿,C11订单量不错,零跑上半年销量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朱江明:对零跑来说,今年取得了不寻常的突破,包括销量、融资、产品等各方面。上半年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本身在全国范围内销量的成倍增长,这是前提。零跑近几个月销量非常好,但受限于芯片等因素,交付相对差一点,但是整个订单量在六七千台左右,增长迅速。此外零跑主销的T03卖得好,得益于老客户对这款产品的充分信任,用户口碑对销量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目前我们用户的转介绍率达到了40%—50%。

《21世纪》:7月15号零跑宣布进入2.0时代,提出一个非常宏大甚至业内认为有些激进的目标,即三年内超越特斯拉,2025年实现80万辆的目标。零跑的品牌是什么定位?有什么样的打法去实现这一目标?

朱江明:要超过五百万辆以上才能称之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汽车品牌(特斯拉去年销量也未超过50万辆),这是一个过程。零跑宣布开启2.0时代,即零跑进入第二个五年。此前五年零跑以技术积累做研发、潜心做产品,在第二个五年里我们希望产品开始爆发,2021年是第一年,争取今年先完成5万台销量,明年朝着20万台的目标努力,到2025年朝着80万台目标努力。我们也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产品方面2025年之前零跑推出八款全新车型,渠道方面建立500—1000个销售网点,支撑我们去实现这样的目标。

三年内超越特斯拉,其实是希望在智能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零跑有一些技术的储备和基础,我本人从08年开始做人工智能,我们在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整个AI技术和汽车智能驾驶一脉相通,我们有信心三年后能和特斯拉做个较量。

《21世纪》: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汽车和快消品不是一个层面的产品。您怎么看?

朱江明:目前电动汽车有一个属性的改变,虽然它是汽车,但它有更多类似电子产品的属性。未来汽车里面从动力、能源、电池包到电机、电控日益电子化,从智能驾驶到自动驾驶,包括智能座舱在内,越来越向电子化产品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安全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涉及到生命的产品,需要有充分的产品认证,才能保证充分的安全。

《21世纪》:哪吒汽车CEO张勇认为一个城市不能同时存在直营店和传统的授权店,会有很大的冲突。零跑销量目标是2025年超过80万辆,在渠道方面如何规划?

朱江明:从特斯拉开始,蔚来、小鹏都是先进入商超,让新品牌广而告之,让更多人看到产品认识品牌,对于新品牌初期阶段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模式,是初期阶段的一种选择。此外直营和代理各有优势,消费者满意是最终目的。所谓的代理即销售外包,最终选择直营还是外包取决于团队管理能力、服务用户的能力、经营的能力。

零跑也在不断尝试,让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对于前期做试点的区域包括杭州,完全以直营模式为主,而对于其它城市还是代理为主,目前我们有140家店,直营店只有20家,其它基本是以加盟模式为主。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无论是直销模式还是分销模式,无论是商圈还是4S店都不是重点,新能源汽车营销模式和原来传统燃油车的营销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更接近用户,让用户和企业共创。 

《21世纪》:6月底您在零跑APP上发表一篇《对于C11车主14条改进意见的回复》,引起了关注。您认为怎样向用户型企业转型?

朱江明:C11于今年1月1号开始接受预定,10月份交车,有将近10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时间里有五千多位交了2万块钱大订的用户,我们建了很多群不断讨论产品,包括用户列出的14条,比如原来第一版样车上面有棕色内饰,后面量产版里面取消了,比如座椅通风等等。通过交流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继C11之后,零跑所有的车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提早跟用户做更多的沟通,了解客户更多的要求。

《21世纪》:蔚来近期辅助驾驶事故把自动驾驶推到风口浪尖。智能电动汽车离不开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这个话题,您觉得在营销当中该如何把握自动驾驶传播的力度,避免误导消费者?

朱江明:从我的理解来说,第一,目前整个智能驾驶的技术尚处于非常基础的状态,整个汽车行业不应该太浮躁,需要从基础技术出发,苦练内功,真正要达到L3、L4,我们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第二,现在车企没有必要堆砌更多的硬件到产品上,比如说搭载激光雷达以及高算力的控制器,实际上目前许多东西的成熟度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只会消耗用户更多的钱,用户花了钱没有达到预期,满意度降低。现阶段车企要循序渐进,给消费者一个正确的引导,即目前辅助驾驶能够实现仅仅让驾驶更轻松,而不是替代人进行自动驾驶。

第三,从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看,自动驾驶一定能够实现,但是并非今天,目前大家都在努力当中,都在不断积累。零跑也是一样,正在建立更多更强的智能算法团队,做更多投入,争取更早实现L3、L4,甚至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

(作者:宋豆豆 编辑:张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