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平:国有大行已达到普惠金融贷款每年增长至少30%的要求

普惠金融朱英子 2021-08-27 16:2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普惠金融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综合报道 8月27日,在人民银行举办的2021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媒体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桂平介绍了近年来央行在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其中提到,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都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大型国有银行的普惠金融的贷款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年都要求增长至少30%。“到目前为止,大型国有银行已经达到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提的要求。”

刘桂平表示,我们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应该说在全球是比较好的,在整个的普惠金融发展推进过程中,人民银行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七个方面:

一是,积极地参与制定和实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时也在积极谋划“十四五”期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是,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作用,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综合运用差别化的准备金率、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等等政策工具,既在总量上更从结构上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的滴灌,并且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有效性、精准性。通过这些政策工具有效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的发展力度。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都明确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大型国有银行的普惠金融的贷款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年都要求增长至少30%。到目前为止,大型国有银行已经达到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提的要求。

三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支付结算、征信、担保这些领域,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高效、公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四是,建立我国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以及数据的填报制度,每年发布指标分析报告。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从国家治理层面提供依据,不断提升我国普惠金融的治理能力。

五是,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鼓励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现在无论是我们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的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在国有大行服务下沉,因为有了数字化手段,下沉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使得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即让广大对于金融服务有需求的这些群体在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六是,充分运用好区域性试点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工具,推动建设了河南兰考、福建宁德和龙岩、江西赣州和吉安、浙江宁波、山东临沂等普惠金融的改革试验区,通过这些试验区的一些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七是,始终重视加强跟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央行的作用,积极地参与国际普惠金融的治理,具体表现在:1、中国人民银行在2015——2017年,连续三年都是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的共同轮值主席,于2019年牵头完成了这个组织的议题改革;2、中国人民银行还加入了全球的普惠金融联盟,实施了普惠金融全球倡议,希望通过跟有关的国际组织的这种交流与合作,传递好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好声音,讲好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故事,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刘桂平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普惠金融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普惠金融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朱英子 编辑:李伊琳)

朱英子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主要关注信托行业,常驻北京,欢迎爆料和交流。邮箱:zhuyz@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