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9-03 05:00

应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靠制度来保障人的发展权利,实现资源的公平配置与人的自由发展。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的,而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接续奋斗,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积累了深厚的物质储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落脚点与目的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就包含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神。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需求都得到满足,比单纯的物质丰沛、生活富足层次更高。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因此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过程。这包含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包含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平等权等权利需求。因此,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靠制度来保障人的发展权利,实现资源的公平配置与人的自由发展。

作为个人,应该是多向度、立体、全面、大写的人,是文化的人、能动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当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化艺术素质等得到发展和完善,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天赋、特长、爱好,自由选择活动领域、自由选择生活空间、自由选择发展方向,既能够从事体力劳动,又可以从事脑力劳动,就能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在过去几十年里,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过度重视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的做法。例如,为了应试教育以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愿景,一些家长、学校和教育机构让孩子将几乎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作业、培训与考试上;同时,教育体系中也存在着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实际上脱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原则,而将孩子培养成“做题家”。这种单向度的培养模式也会对中国创新发展的基础造成影响。“发展依靠人民”,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擅长通过死记硬背闯关的学生,而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创新与创造,不断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同样,如果经济发展过度依靠企业员工日以继夜的加班文化,那么,经济或许会在短期内获得一些成绩,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将受到限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会失去继续学习和思考的时间精力,很容易产生“35岁”现象,在人才和人力方面影响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给每个人合理的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通过终身教育和学习,弥补个人发展的不足。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可以有富裕的精神生活,只有具有强大的精神,才能实现个人的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当前,我们要告别过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过度重视物质增长和享受、过度透支个人的劳动时间,要从制度上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要从教育上完善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推动文化、体育、艺术、科学等教育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文化传统的普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