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1元”保险营销被叫停,业内人士预测或有企业保费将跌三四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刘雨柔
2021-09-03 18:05

互联网保险广告迎强监管。

互联网保险广告迎来强监管。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同时启动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相关机构9月30日前完成重点检查。“零首付”“低首付”“首月仅为X元”“免费赠送”等销售广告被划上红线。

随后,北京银保监局再度发文要求,停止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

业内人士分析,受监管政策影响,数家年保费数十亿规模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保费销售量或将下降。

叫停“首月1元”保险营销

近两年,关于互联网保险平台销售方式的投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突出宣传“零首付”“低首付”;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宣称“免费领取”;炒作产品“限售、限时、限量”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网上投保页面设置不规范、不科学,诱导消费者勾选“自动续费”……

按照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在销售问题上,“零首付”“低首付”“首月仅为X元”“免费赠送”“免费领取”“限售、限时、限量”“剩余X份”“红包补贴”等通通被划上红线。

随后,北京银保监局再度发文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区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诱导、误导性的内容等。

由于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其营销合作方均位于北京,也使得这则地方性的行业监管文件具备全国的行业影响。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保险以第三方中介渠道网上销售为主,特别是人身保险的线上销售。数据显示,2018年互联网人身险第三方渠道保费收入占比达83.1%。2018年开始,众多线上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平台,纷纷以按月缴费和首月低价模式,辅配性价比很高的百万医疗撬动互联网保险市场。这些模式在早期迎来了一波红利期,市面上一度出现了数千家保险流量公司。

随着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保险广告开始主打“首月1元”,以图抢占流量、快速获客,类似广告大量投放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快手抖音短视频、电商等流量平台,但是随着模式红利消耗殆尽,流量变贵、转化变慢,变现也越来越难。

据悉,专项整治行动8月11日至9月底为实施整治阶段,8月15日前成立互联网保险乱象整治专项领导小组并确定联系人,9月20日前完成排查工作,9月25日前完成整改问责工作。

保费销售量或将下降

一家保险中介企业的投放部门人士认为,通过广告获客进而转化增长是前几年互联网保险机构的重要获客手段之一,这次对“首月一元”等广告形式的整治,或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逻辑产生根本性变化,促使保险回归保障本质,长远来看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也不得不承认,相当部分的互联网保险经营者会受到这一事件的不利影响。

考虑到很多网上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仍然属于价格敏感性,这次整顿后,这批用户至少跑掉一大半。同时显然“广告投放转化效率会大幅下滑,当然客户质量也会得到提升”。整个互联网保险的门槛会大幅提升,原来一家小公司收个中介牌照,找个保险公司谈合作,找个投放代理商就能干,现在这样的模式几乎无法跑通。

另有知情人士称,甚至有数家年保费数十亿规模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悲观预计保费销售量将下降3-4成左右。

除了“首月一元”、“免费领取”外,更恶劣的是一些保险公司把广告引入共享单车、充电宝等消费场景,利用消费者的注意力“盲区”进行引流,导致老年消费者无意识情况下被投保及连续扣划保费。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行为更是直接要求停止的。“那些严重依赖这种诱导性套路玩法投放场景广告的公司,几个月内要么被迫倒闭放弃,或者转行。”

同时,有消息称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渠道也将同步出台对部分投诉量大和拒不整改的企业的处理处罚限制措施。

同时可以看到,众安、水滴保、轻松保等已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内以及站外投放的页面去除了“首月一元”的信息,在产品投保上,已按照规范流程,要求消费者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投保须知、客户告知书等。

(作者:刘雨柔 编辑:曹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