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3以上人口接受过中医药相关治疗,疫情下中医药文化加速“出海”

一带一路前沿郑青亭 2021-09-06 18:41

一场聚焦中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论坛,在今年的服贸会上获得高度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为诊疗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一场聚焦中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论坛,在今年的服贸会上获得高度关注。

9月5日,第四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内外政府部门官员、驻华使节、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围绕“中医药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在开幕式上指出,在近一年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6月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连花清瘟等中成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康复。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中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将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致辞时表示,愿继续同有需求的国家分享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做法,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疫情,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学虽然历史久远,但理念并不落后,在现代生命科学遇到很多重大难题都可以从中医药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希望和“一带一路”各国共享中医药研究的成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和世界人民共享中医药,为建设健康世界做出中医药的贡献。

“中医药作为重要的国际名片和健康使者,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高燕在开幕式上说,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中国正在加快推动同“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医药合作。高燕指出,中国已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政府卫生或传统医学主管部门签署传统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等国建设中医药中心,向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150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代办苏沛表示,传统医学的实践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源,近90%的世卫组织成员国报告使用了某种形式的传统药物和补充药物,其中,一半的成员国正式制定了政策、法律法规,以确保有效和安全地使用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世卫组织支持会员国利用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对健康和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作出贡献。

中医药魅力日益受到世界青睐

伴随着在中国抗疫中的广泛应用,中医药在海外也日益受青睐。

8月初,泰国卫生部通过泰国岐黄中医药中心,向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捐赠“甘肃方剂”用于抗击新冠疫情。该委第一时间联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紧急生产了预防方剂1000人份和轻症治疗方剂500人份,捐赠泰国卫生部。今年2月,泰国卫生部泰医和替代医学司还与甘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推进中泰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交流。

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部长查棱猜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通过开发传统智慧和种植药用植物,中医药国际合作将帮助沿线国家增加收入、发展国民经济,并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查棱猜称,在泰国,中医药已经与泰国传统医药和医学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中医药正历经古代药典学科向现代学科的演变,希望加强中医和泰医的合作,为建立合适的质量标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强全球卫生治理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密切协作、加强合作。”

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马赫布乌兹扎曼说,“中医药在孟加拉国享有盛誉,中国的针灸、草药、拔罐、刮痧、推拿等等在孟加拉国广受赞许,而且在人民当中非常受欢迎。孟加拉国驻华使馆正努力在该国推广中医药的使用,以进一步巩固两国在健康卫生领域的合作,并推广两国之间的传统医药合作和发展。

“与现代疗法的药物和治疗手段相比,传统药物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是便宜得多的,且通常都没有副作用。由于这一优势,传统药物在许多国家都很流行,特别是在孟加拉国。”马赫布乌兹扎曼介绍,目前,有超过15个被政府认可的教育机构在孟加拉国从事传统医学从业者的教学和培训,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四年制文凭课程和六个月实习课程。

发达国家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医药产业这块“大蛋糕”,在贸易、研发、标准制定等各个方面寻找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韩国国会科学技术信息广播通信委员长李元旭在书面致辞中说,在全世界遭受新冠病毒侵害的状况下,中西医合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正在进行各个领域的研究,如果韩中两国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合作,东方传统医学对世界健康的贡献度将会更大。”

李元旭认为,在东方传统医学发展上,中韩两国的合作非常重要。“这种合作将辅助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治疗过程标准化,以确保东方医学对百姓的大众化服务,有助于预防病毒流行,创造人类健康的未来。我们携手为东方医学国际标准认证而努力,可以提高东方医学的安全性和品质。”

“几千年来,中国和周边地区的人民从中医中受益颇多;如今,中医的益处惠及全球人民,中医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现代医药中,其重要性也日益得到认可。”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在会上表示,新西兰希望同中国拓展中医药材贸易往来,并巩固中医药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合作。

鲜有人知的是,以高品质农产品闻名的新西兰,也盛产高品质的中医药材。傅恩莱称,中国已成为新西兰中药材重要的出口市场,且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最近一年,新西兰向中国出口了价值2.3亿元的鹿茸,同比增长54%。”除了鹿茸,新西兰也在寻求向中国出口人参的机会。

国际标准制定加速中医药出海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陈竺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自《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实施以来,支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开展了56个国内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基地建设,开展了17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中医药纳入16个中外自贸协定。

在科技联通方面,中医药国际合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黄璐琦指出,我国已建成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际标准化组织陆续颁布7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版,首次纳入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章节,中医药历史性地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

在会上,多位嘉宾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各国人民对传统医学和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缺乏国际统一的标准,中医药的质量安全经常受到质疑,成为中医药“走出去”的绊脚石。中医药国际标准认证建设,符合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求,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ISO四年前正式批准成立了TC249,中医药秘书处设在了中国,实际上这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区域性的医药做国际标准开了一个大的绿灯,说明全球认同中医药能够造福全人类。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表示,希望这个机会能够被好好利用,“让中国传统医药造福全人类,通过国际标准走向世界”。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张海舟表示,上合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覆盖最多的综合区域合作组织,愿继续与各国有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推动本组织框架内开展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国际合作,保护传统医药文化和资源,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更好地融合,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的动力。

外交部前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李肇星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医药学既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事业要更上一层楼,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还要发展创新,包括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要用现在的高科技发展创新中医药的一些传统技术。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说,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愿同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加强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交流互鉴,推动中医药成为全球卫生治理的国际公共产品,让中医药惠及世界,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福祉。

黄璐琦透露,正在加快制定“十四五”期间推动中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以为行业提供纲领性文件。

(作者:郑青亭 编辑:陈庆梅)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