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对手盘是机器:1.7万亿天量交易额下的A股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域 深圳报道
2021-09-07 05:00

量价交易逻辑生变。

“这个股市还能不能投资了?”9月的首个周末,在一场中信建投证券召开的高端客户策略交流会上,一位有着三十年经验的老股民发出这样的疑问:“交易量都快赶上2015年的杠杆牛市了,手里的股票和基金怎么还是亏?”

老股民们都知道,K线形态容易欺骗人,但是量能是可信的。一般来说,股市中“天量天价”是成立的,也就是成交放出巨量时股价往往处在相对的高位。

但是,今年的市场大相径庭,沪深两市创下了1.7万亿元的天量成交额,并已经连续34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而上证指数依旧处于3500点上下的长期横盘区间,一些蓝筹白马股还在持续下跌。

量价逻辑发生变化了,是谁在买?谁在卖?

天量交易额中,量化私募基金的贡献被多数机构认同,量化基金的占比则是众说纷纭,多数券商预测占比在15%左右,也就是接近3000亿元。

9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年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及量化交易,表示最近几年,中国市场的量化交易发展较快。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比较普遍,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

散户输了

“今年没赚到钱。”一位资深老股民童月(化名)向记者说到。50多岁的童月以前在一家公司从事财务工作,退休后专职做投资,也是一位经过机构认证的高净值投资人。据她自己说,投资过很多类型的产品,也参与过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很多类型金融机构的投资报告会。

“不只是我做得不行,一起炒股的小圈子里都没赚到多少钱。”

“但斌和林园今年的业绩也都不行。”童阿姨紧接着说。

童阿姨的投资业绩并非个案,在她打开的券商股票交易系统软件里,今年在只有0.87%收益率的情况下,击败的股民已经达到了70.2%。

这也就是意味着,大约有七成的股民,在当下的市场中面临亏损。

“随着外资不断地进入,市场机构化的程度在提升。”中信建投证券金融工程兼大类资产配置首席分析师丁鲁明表示,在目前的市场上,个人和机构的盈利比例差距很大。

据中金公司综合多方数据估算,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持有总市值比例已从2014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21%。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从2014年的38%上升到2020年的48%。

个人投资者持有总市值比例则从2014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22%,个人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从2014年的72%下降到2020年的52%。

在业绩方面,尽管行业波动幅度大,3460只主动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74%,2560只获正收益,占比超七成。

不仅仅是公募机构,丁鲁明认为,天量的交易额一部分是来自量化私募基金。

私募量化限制较少相对更加灵活,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受到限制较多。视觉中国

量化交易成主力军

华西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的测算证实了丁鲁明的观点。

李立峰认为A股巨量资金交易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受到结构牛市吸引进来的资金,包括北上资金;二是场内机构资金的调仓;三是量化交易,这部分占到较大比重。

量化私募贡献了多少成交量?

有卖方分析师给出50%的较高比重,也有券商人士预计这一比重应该在15%。还有观点称,9月1日1.7万亿成交中,至少有5000亿来自于量化类产品,接近三分之一。

不管采用哪种估算方法,量化交易都是今年市场的主力军。

量化交易是指以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庞大的历史数据中海选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

通过输入获取的信息,包括行情数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还有另类数据,比如新闻舆情、产业链等,进行模型训练,利用深度学习对股票进行定价。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主流量化私募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自然语言处理,即借助机器学习的力量,迅速把市面上的新闻、研报、公告等文字信息转化为量化数据,以供更进一步的研究。

完成定价后,量化基金通过高频交易程序设定,自动买卖,在盘中微小的波动就能低买高卖,频繁“T+0”,薄利多收,这是普通投资者无法做到的,但却可以给量化基金持续带来超额收益。

深圳某量化私募基金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主流私募量化机构的平均换手率实际在每日10%-25%之间(每年50-60倍换手),公募量化资金的换手率会更低一些。

由于2015年后交易所对日内回转交易的限制更加明确,近年国内量化策略的换手率更是“一降再降”。因此1.7万亿交易量中,50%的交易量来自量化,数据有些夸大。

机器交易能赢多久

量化私募的规模为何能够在今年如此突飞猛进?

开源证券魏建榕团队指出,私募量化限制较少相对更加灵活,包括可以对股票底仓和可转债进行日内T+0交易,还可以灵活使用股指期货或期权进行对冲。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受到限制较多。

此外,这也与曾在华尔街巨头千禧年基金任职的量化人才回国有关。在海外对冲行业,千禧年基金是顶尖的量化机构,规模和策略丰富都是一流的。

本土第一批晋升百亿的量化私募机构中,有多名“千禧年”背景的管理人,包括九坤投资的王琛、明汯投资的裘慧明等。深圳新晋的百亿量化私募诚奇资产的创始人何文奇,也曾任职于这家华尔街巨头机构。

而从收益表现来看,今年以来量化私募的整体业绩“炸裂”。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中证1000上涨15.55%,创业板指上涨了9.80%,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1.41%和4.74%,沪深300下跌7.37%。

今年上半年,按照百亿以上私募管理人的可得样本统计,中证500指数增强私募策略收益率14.3%,同期主动多头私募策略收益率为5.8%。

三重因素下,量化私募在中国市场上迎来了高速发展。

据中信证券研究部估算,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国内量化类证券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10340亿元,正式迈过“1万亿”关口,并在同时期证券私募行业4.87万亿元总规模的占比攀升到21%。

但是,随着量化交易普及,行业竞争白热化。趋同化的交易策略,使得量化想要获得超额收益越来越难。

上述量化私募基金人士介绍,为了快人一步下单,搞量化的领先资管公司都选址靠近交易所服务器的写字楼。

何文奇表示,诚奇量化具有的策略优势主要来自五方面,包括理论+实践的持续迭代;组合分散、快速适应以及多频段、多策略融合等。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中小市值板块指数收益凸显,指数上涨也为投资者取得较好的收益,尤其这样的市场成交量放大的行情,对于量化是一个较为友好的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随着量化基金各个策略规模加大,会有一定超额收益的损失,所以不少量化巨头封盘拒客,等策略迭代以后再开始募集。

也有投资人表示,封盘的背后,也可能暗示着未来一段时间这些策略前景不容乐观。

“人多的地方有风险。”一些老股民比如童阿姨就说:“对股市要有敬畏之心,量化私募没完全了解之前不会投资。”

(作者:李域 编辑:林虹)

李域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