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董事长:中国农批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不会变,应按区域分工,不能恶性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夏旭田 北京报道
2021-09-07 2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旭田 北京报道   9月6日,在服贸会国际农产品市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指出,中国的农批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中国农业形成了“小生产、大流通”的格局,今后,中国农批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牵动中国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从产地到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在未来50年不会发生改变。

关于农批市场如何应对变化、持续发展,张玉玺认为,农批市场应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品牌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同时,市场要立法,按区域有分工,合理布局市场;市场可以竞争,但不能恶性竞争。

中国农批市场正经历振荡期

上述大会上,张玉玺表示,中国的农批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1985年是中国农批市场元年,彼时认为农产品销地市场应符合四要素:1、位于城乡接合部;2、交通十分便利;3、有自发基础;4、由原始车辆运输到市区不超一小时。

他介绍,此后,中国的农批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85年—2000年,这15年是中国农批市场的发展阶段,由零的突破发展到4600家市场,高峰期时每年可发展三四百家市场。

2、2000年—2012年,是中国农批市场的稳定阶段,全国稳定在4600家市场,有诞生,有消失。

3、2012年至今,是中国农批市场的调整期、震荡期。“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煤老板、钢材、矿产、房地产转向农业,和一些大资本转向市场,全国批发市场突破5500家以上,但有的有场无市,经营惨淡,相互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国家一直没有为市场立法,这个震荡期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农批市场仍是农产品流通主渠道

张玉玺介绍,世界农产品流通有三种模式:欧美是大生产、大流通,日韩、中国台湾是小生产、小流通,中国则属于小生产、大流通。

由于地理、气候的复杂性,中国南北之间形成很强的互补性,在国内形成了小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南菜北运,北菜南运,还有智利的车厘子飘洋过海到达上海,再到北京,这些都是大流通,从产地到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在未来50年不会发生改变。”

他强调,今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牵动中国农业发展的牛鼻子。“所以说,中国农业的发展,市场主渠道的集散功能不会变。”

但张玉玺也承认,新形势下,农批市场的流通面临着冲击,首先是电商层面的冲击,比如,湖北秭归熊宜把脐橙电商化,通过直播,每天卖四五十万斤,从产地加工间直接发往全国各地;辽宁东港的草莓,大部分走精包装高附加值路线,70%依托电商对外销售。

另一个冲击来自小流通,从批发市场销往消费终端的物流,正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城市配送、便民服务、社区电商、网络店铺、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认为,这些都是小物流的范畴,批发市场可以积极参与。

按区域分工,避免恶性竞争

关于农批市场如何应对变化、持续发展,张玉玺认为,可以从七方面做起:

1、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要抓好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把关,加强产地检测和品控,把健康作为农产品流通的前提。

2、品牌农产品。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卖出去,而好品牌一定能卖出好价钱。今后,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产品。

3、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从种苗选品到种植、运输、销售,要建立完善每一个环节,通过批发市场向两头延伸,加强对供应链全要素的整合。

4、大力发展电商经济。以传统渠道稳住市场存量,以电商、直播、社区团购、锻炼服务来开拓市场新增量。

5、加强物流建设。在产地和市场、市场和消费终端之间建立完整的物流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6、大力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选项,未雨绸缪,提前谋篇布局,将会获得更多的红利。

7、市场要立法,按区域有分工,合理布局市场市场可以竞争,但不能恶性竞争

(作者:夏旭田 编辑:周上祺)

夏旭田

高级记者

关注数字经济、制造业、电商、外贸、消费、宏观经济。xxt8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