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和动力来自拯救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我们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创造了灿烂无比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从那时起,拯救民族于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和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与梦想驱动之下,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各个因素开始孕育、形成,并在不断的斗争中丰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理论来源和方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开始出现一批赞成和学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他们就像种子一样开始孕育成长的力量。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也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伟大的建党精神诞生于中华历史传统文化的土壤。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扎根于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融为一体,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促使中国先进分子郑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概括。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与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呈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科学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成果。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指引和激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甚至越接近民族复兴就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强大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努力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用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作者:张立伟 编辑:洪晓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