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罗怡然 广州报道 针对全球大流行病的疫苗研发革命正加速到来。
9日,Moderna公司宣布研发一针六靶mRNA增强疫苗。该疫苗名为mRNA-1073,是将Moderna目前的新冠疫苗和一种也正在研发的流感疫苗结合研制出的,可以同时防御新冠病毒和季节性流感病毒。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疫苗的研发上已有全球众多企业进行创新布局。据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援引COVID-19 Vaccine Tracker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16日,全球共有135款候选新冠疫苗,共有391款在试验中的疫苗,其中20款疫苗已获批使用。报告指出,在五大疫苗技术路线中,灭活疫苗、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当前应用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三种疫苗,而重组蛋白疫苗是全球开展临床试验最多的疫苗,占比超30%以上。
而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新冠病毒已取代流感病毒成为全球头号“传染病”:截至9月11日,中国之外已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有感染病例,累计确诊达2.2亿例,死亡超460万例。
而此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可致约5%-10%的成人、20%-30%的儿童感染,造成多达500万例重症病例和65万例死亡。其中,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团队联合中国疾控中心和香港大学发表的论文数据显示,在2010至2015年这五年中,中国平均每年有88100例流感相关的超额呼吸死亡。
虽然在全面防控新冠疫情形势下,致使流感病例骤减,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发现,在2019年4-6月,我国流感发病例数共计638,870例;2020年4-6月间,流感发病总数仅为48,010例,同比下降92%。但流感病毒在人类社会有上百年流行史,并不会完全消失,未来还会大规模卷土重来。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同时感染流感与新冠的确诊病例。流感和新冠有部分临床症状相似,二者的叠加不仅增强了防控难度,也会增加治疗难度,使感染者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而将新冠疫苗与流感疫苗结合研发早已成为药企关注的焦点之一。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诺瓦瓦克斯(Novavax)在今年5月表示,其用于抗击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候选疫苗联合注射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而在9月8日,Novavax也启动了一项测试流感和新冠联合疫苗的早期试验。
流感、新冠病毒“双杀”的混合疫苗,或将为常见大流行病防治带来新的思路或手段。
在9日的公司研发日活动中,Moderna介绍了包括传染病疫苗在内的34条研发管线。Moderna称,将开发一种泛呼吸道疾病(pan-respiratory)疫苗。一种疫苗防治多种呼吸道疾病,源自Moderna公司的优势技术——mRNA技术的实现。
mRNA是核酸疫苗的一种,属于“第三代疫苗”技术,是将新冠病毒中的S蛋白基因mRNA提取出来,再将其注入到人体内,利用人体本身的机制产生S蛋白,S蛋白再刺激产生抗体。该种疫苗研发速度较快、生产周期短,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具有独家应对优势。
Moderna公司此次推出的mRNA-1073将编码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和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糖蛋白,旨在同时预防COVID-19和流感。
公司官网公布的实验数据显示,一款针对流感、RSV和新冠病毒的组合疫苗能够成功激发针对所有抗原组分的强力抗体反应。
公司首席执行官Stephane Bancel表示:“将我们的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结合起来,这样你每年只需要在当地的CVS商店里接种一次加强剂,其将保护你免受新冠病毒和季节性流感毒株的影响。”
除mRNA技术路线外,重组蛋白疫苗方向也有流感与新冠共同防治的趋势。此前美国生物制药公司Novavax就曾表示,其流感和新冠联合疫苗在一项临床前研究中产生了针对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功能性抗体,这意味着可同时针对流感和新冠的通用疫苗可以实现。
Novavax公司研发的NVX-CoV2373新冠疫苗采用Matrix-M佐剂,需分两剂接种。相比于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工艺更加成熟。通过试验数据显示,Novavax该款疫苗的有效性被认为达到了90%。
国内在新冠与流感结合疫苗的研究方面也有团队入局。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万泰生物共同研制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Wantai: DelNS1-2019-nCoV-RBD-OPT去年9月就开始了一期临床,截至今年5月已完成临床二期阶段。
港大教授陈鸿霖此前介绍道:“该疫苗种子所制备的无害活疫苗可以是喷鼻式运作,能同时针对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 使用方式同普通喷鼻流感疫苗相同,如果以后需要重复使用,可跟季节性流感疫苗一起使用。”
效用上的加倍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技术问题,这也是一种结合疫苗研发进度漫长的原因之一。
首先,流感疫苗本身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变异,导致保护效力低于预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检验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显示,主供体病毒(MDV)具有在高温(37℃或39℃)下复制能力较弱,而在较低的温度(25℃至33℃)下具有高效的复制的特性。
这种特性使LAIV在较冷的人上呼吸道中有效复制,同时避免病毒在较热的下呼吸道中复制引起疾病,甚至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mRNA在利用常规方式质粒转染时效率较低、在人体内也难以引起有效免疫效果。
其次,mRNA稳定性和易存性较低。mRNA疫苗通常需要-80℃下保存,在标准冷藏条件(2℃-8℃)下仅可保存5天。这给疫苗的运输和生产存储都带来了不便和挑战。各大公司在突破这一难题上各出奇招。
Moderna在今年4月表示,其生产的mRNA新冠疫苗在36到46华氏度(大约2.2摄氏度到7.8摄氏度)之间的冰箱中最长能保存30天,在零下4华氏度(约零下16摄氏度)下最长可存放7个月,且正在研究新的疫苗配方,可能会进一步延长疫苗的冷藏保存时间。
鼻喷式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适用人群目前还有很大的限制。婴幼儿、孕妇、老年群体和慢性病人等在现有的试验数据中不能得到明确的安全验证,甚至在国内外不同地区存在意见分歧。
例如美国疾控中心认为,产后女性可以接种任何类型的流感疫苗,且50岁以内的哺乳期女性可以使用鼻喷疫苗,只要本身没有禁忌症;而澳门卫生局认为哺乳期女性应该接种的是灭活疫苗。此外,一些灭活疫苗存在的可能副作用在联合疫苗中也没有得到更完善的解决。
各大疫苗公司的技术垄断和保护已经为新冠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带来难度,而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趋势已被较多学者认可。未来,每年接种疫苗或将成为常态,结合疫苗的出现和普及将更加便利人们对双重疾病的防御。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紧急计划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ke Ryan)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将不断变种,变成流感一样的病毒,不太可能消失。“新冠病毒会继续存在,像流感病毒一样演化,成为影响人类的一种病毒。”
WHO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全球报告的病例累计数量刚刚超过2.2亿例,累计死亡人数超过460万例。就国内而言,11日福建、广州等地又出现了新增病例,其中9月12日0~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例(厦门市报告1例、泉州市报告6例、莆田市报告15例),而自9月10日以来,福建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3例,目前住院43例(厦门市1例、泉州市7例、莆田市35例),无死亡病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尚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2例(莆田市32例)。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向流行性感冒的反复趋势发展。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包括钟南山、张文宏等在内的不少专家都曾表达过类似观点。今年6月张文宏医生就公开表示,如果疫苗接种人群比例和疫苗保护率继续提高,有机会将这次新冠疫情流行降低到流感的水平。
此前也有疾控专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对抗新冠病毒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通过疫苗接种减少重症,避免出现医疗体系瘫痪的局面十分重要。
7月8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一篇深度观点文章,通过对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以往流行病的观察,预测新冠大流行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新冠疫情在未来将从大流行过渡为流行性季节性区域暴发。
然而新冠疫情与流感病毒还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新冠的流行还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传播率、致病率和致死率上也远超流感。想要达成免疫共存的状态,在历史病毒流行案例中还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新冠流感化也并不意味着防控的放松。例如7月19日英国宣布对新冠疫情全面解封,其后病例激增,增加了病毒变异的几率。当然,这还是在英国新冠疫苗接种率位于全球前列的情况下。解除防控将带来不可设想的后果。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加快新剂型、更有效的疫苗研发,探索“流感+新冠”共同防治的疫苗药物,配合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的防控措施,仍是面对新冠的最优解。
(作者:唐唯珂,实习生罗怡然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