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陆雄文: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湾区创新杨坪 2021-09-13 22:3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深圳报道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政策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力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依靠,如何推动湾区内科创企业的发展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命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认为,中国战略越来越依靠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以深圳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中国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并强调科创时代,需要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需提升科研深度和成果积累厚度

在陆雄文看来,要发展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资源、科研院所的支持。

“以前科创主要是在大学和研究所,但是过去十年我们看到,很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都是民间的力量,但其背后,却有很多科学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公司,做科技成果转化。”9月12日,陆雄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陆雄文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并没有把香港的教育和研究所资源完全利用起来。

“香港虽然和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省仅一河之隔,但‘隔’得还是很远,目前香港的大学和广东大学、企业并没有实现深度对接,而要实现整合效应,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也应体现在提升科学研究的深度和成果积累的厚度上。”陆雄文说道。

在陆雄文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经济上看,国家在华南地区的战略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更重要的是,需要打破部分制度上的壁垒,能够对国家未来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和发展能够提供借鉴,对营商环境改善也有很大作用。

而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更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陆雄文给出了三大建议:首先需要聚焦若干领域,沿着已有企业资源、有大学资源支撑的领域去拓展,而不是面面俱到。

“第二,以深圳为代表的政府要创造透明的、高效的体制,政策要连续,要可预见,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思维去设计新的政策。第三,需要进行高校和研究所资源的长期积累,国内基础研究仍相对欠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需要提升科学研究的深度和成果积累的厚度。”陆雄文指出。

北交所成立更好推动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交所正式落地,这将引领创业投资持续加码科技创新。

陆雄文也表示:“  北交所的推出我觉得是国家有战略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增加竞争,另一方面让那些还没有达到创业板、科创板上市资格的企业,也有机会活跃交易。如果交易不活跃,资本市场就不会来参与了,让交易活跃起来,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这对于创业企业有很大正向支持作用。”

不过,陆雄文也指出,北交所的创立会对科创板、创业板形成一定的分流,“不过资本市场也需要有竞争的,给企业更多选择,也能促进了上交所、深交所的服务质量和资本市场的效益提升,这是有好处的。”

但另一方面,陆雄文也指出,过度竞争会导致不聚焦,因此应该把握尺度,推动各板块差异化竞争。

“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来讲,大概需要多少家交易所,需要多大规模,我觉得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现在不好说定的。目前国内对于注册制的探索还是很成功的,比如开设科创板,创业板跟进进行改革,这都是好事情。开设北交所,目的也是为了激活资本市场,更好地推动创新,尤其一些规模比较小,需要探索时间比较长的企业,在达不到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条件时,在北交所上市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对于资本发现它的价值能够提供支持。”陆雄文说道。

(作者:杨坪 编辑:朱益民)

杨坪

财经版记者

关注A股市场,持续追踪上市公司、深交所监管动态。邮箱:yangp@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