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锋:国际仲裁在解决“一带一路”争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带一路前沿郑青亭 2021-09-14 21:12

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资金已超过4400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9月14日,“2021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一带一路’仲裁机构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出口银行法律事务部总经理蔡俊锋在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离不开法治合作的持续深化,也离不开国际仲裁定纷止争的服务保障。对于支持"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银行而言,国际仲裁在解决"一带一路"争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蔡俊锋指出,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环节。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推进,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专项投资基金、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为主的多元化资金融通格局逐渐形成。同时,我国也不断加强与外资银行、国际多边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开放、共享的投融资保障。

随着"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不断扩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增强。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资金已超过4400亿美元。金融机构支持的项目也不断拓展,从连接沿线各国节点到贯通亚欧大陆网络,从打造工业园区到能源合作、产业投资,从改善民生到促进就业,支持领域涵盖了公路、桥梁、铁路、隧道、船舶、港口、电力、通信等,支持国别覆盖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区域。

在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蔡俊锋指出,防控境外贷款风险,维护海外金融资产安全,也是银行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属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水平整体比较高。此外,部分境外项目近年还受到了新冠疫情蔓延、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银行需要持续加强境外贷款风险的防范力度,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应对贷款风险。”蔡俊锋说,“境外项目受到政策、市场、法律环境和合同约定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司法诉讼、债权转让、债转股等资产保全手段发挥的作用有限。目前,国际仲裁是银行解决境外贷款争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可行性选择。”

他在会上重点提出五点思考:

第一,仲裁是涉外融资协议的主要争议解决方式,在解决境外贷款争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仲裁具有当事人意思自治、保密性、专业性、高效性、一裁终局性、跨国可执行性等特点,是大多数融资协议选择的争议解决方式。近年来,我国仲裁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仲裁友好型的司法环境不断形成。根据相关机构的调研结果,在全球90多个备选仲裁地中,北京和上海已跻身最受欢迎的仲裁地前列,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位居最受欢迎的前五。未来会有更多的境外当事人选择设立在中国的仲裁机构,这为我国的仲裁机构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银行解决境外贷款争议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成本。

第二,提高仲裁时效性是解决境外贷款争端的迫切需要。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银行资产质量承压,风险化解任务重、压力大,维护系统安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银行必须守住的底限。如果境外贷款争议的仲裁程序耗时过长,银行在资产质量、资本占用等方面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对银行而言,不仅要考虑仲裁费用带来的资金成本,更要考虑仲裁时长产生的间接成本,因此,高效解决争端是仲裁应当具备的优势,也是银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的迫切需要。

第三,《仲裁法》修订将为银行通过仲裁解决境外贷款争端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推动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已经启动了《仲裁法》的修订。《仲裁法》的征求意见稿同国际仲裁制度接轨的特色明显,民事仲裁、投资仲裁等国际仲裁实践中的通行惯例在《仲裁法》修订后将进一步明确,具有涉外因素的纠纷,涉外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等内容更加完备、清晰,涉外仲裁制度更加完善,这些新的变化为银行利用国际仲裁来解决境外贷款纠纷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有利的保障。

第四,增进仲裁业与银行业的经验交流是国际仲裁更好服务境外贷款争端解决的有效途径。"一带一路"项目中,基础设施占比比较高;融资结构相对复杂;担保物通常位于东道国境内,适用东道国法律;一旦产生纠纷,还可能出现商务合同和融资协议适用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诉讼和仲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复杂局面,这对专业、高效解决境外贷款纠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国际仲裁机构和银行需要增进在境外贷款融资争议解决方面的经验交流,提高银行运用国际仲裁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共同推动"一带一路"资金融通高质量发展。

第五,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是银行解决境外贷款争端的核心关切。仲裁裁决的跨国可执行性是仲裁相较于诉讼的显著优势之一,《纽约公约》为裁决的跨国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框架下,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大程度发挥国际仲裁在解决商事主体核心关切方面的效能,推动沿线国家加强对仲裁裁决的司法支持力度,促进《"一带一路"仲裁机构北京联合宣言合作机制》进一步走深走实,从而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主体提供更有利的法治保障。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莹亮)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