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前海发展应不忘初心 深港合作助力香港解决深层制约
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9宗,面积39.55公顷,占新供应经营性土地出让面积的约40%。前海目前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实际利用港资达226亿美元。
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9宗,面积39.55公顷,占新供应经营性土地出让面积的约40%。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9月6日正式公布。随后,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分别在10日和13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各自层面的贯彻落实举措。
“《前海方案》为很多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包括金融、科技、传统的经贸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前海扩容之后,不仅在地域扩容,宽度跟深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希望香港能够把握机遇重新聚焦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
为深度对接香港所需,前海提出面向香港企业出让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土地。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9宗,面积39.55公顷,占新供应经营性土地出让面积的约40%。前海目前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实际利用港资达226亿美元。
同时,前海已经聚集了大量的香港专业服务人才。目前,香港的税务师、注册建筑师等20多类人才可在前海便利化执业。前海企业共吸引了3652名香港籍人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24家,其中香港团队245家。前海已经成为内地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
蔡冠深表示,前海扩容后可以帮助缓解土地供应短缺对香港带来的各项制约,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同时,结合香港在高端服务业的优势,相关行业可以进入前海、辐射大湾区,获得更大发展舞台。此外,前海将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蔡冠深。资料图片
香港聚焦经济民生发展
《21世纪》:国务院最新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你怎么看方案的主要亮点?
蔡冠深:这次的方案公布大家感觉非常地高兴。前海原来是一个比较小的区域,现在扩大了七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首先,土地的空间对香港来讲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前海扩大了七倍,功能扩大了很多。深港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希望支持香港落实好“一国两制”,把香港的民生经济都搞好,在这个方案之后,希望香港能够把握机遇重新聚焦经济发展。方案对很多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包括金融、科技、传统的经贸以及现代服务业。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我们非常希望中央继续支持香港打造离岸人民币的中心。大家都知道香港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的经贸中心,怎么能够加强香港的国际贸易平台跟前海的对接?专业服务涉及到规则衔接的问题,香港的专业人士最关注的就是资格的认可。这些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现在都已经放宽了,这个方案给香港专业人士很大的商机。前海扩容之后,不仅在地域,宽度跟深度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对香港来讲,无论是金融业,还是经贸、专业服务业、科技行业,以及青年都有很多的机遇。
《21世纪》:前海的面积扩大7倍,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这对于解决香港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有何帮助?
蔡冠深:这个帮助很大,以前前海太小,发展空间有限,扩容之后,对香港经济的发展,以及民生社会都会有更大的帮助。从香港过去前海半个小时就到了,所以我觉得前海可以考虑多为我们香港年轻人考虑一些,把房屋、就业、生活的问题等等都考虑在内。如果全方位考虑的话,可以解决一部分香港深层次的问题,对很多香港年轻人、对香港中小企业都很有帮助。我们很希望前海不能盯着500强企业,希望给我们年轻人、中小企业更多机会,帮助香港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21世纪》:前海合作区成立11周年以来成绩斐然,目前已有超过1.15万家港企落户前海。扩区后的前海合作区是改革创新实验平台,是开放枢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目前联盟旗下的企业在前海有哪些布局?
蔡冠深:其实我们也孵化了不少的成功的企业,人工智能的、教育的等等都有。我们还要推动更多的香港初创企业过去,要把他们孵化成独角兽,希望他们能到香港来上市,这些成功的案例,告诉内地的青年企业家,告诉香港的青年人,如果你奋斗,以后你的企业可以变成独角兽。前海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做这个事。
我们在整个大湾区很多城市都有投资,最近我们集中在三个地方投资:南沙、横琴、前海,特别在广州南沙我们有很多投资。我是联盟的主席,跟着我们投资的企业家也很多。前海由于扩容了我们的投资机会会更多,这个前景非常好。
《21世纪》:《前海方案》提出,“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你怎么看未来前海的制度创新空间?
蔡冠深:我觉得前海这个方案里面最重要一点,就是规则衔接和机制的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搞得很好,市场非常庞大,大家都感兴趣,“一国两制”是我们的优点。但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很多时候不能畅通,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无缝对接?
第一,比较重要的是资格互认。以前我们香港人过去内地投资,是加工业粗放型的投资,现在已经提升到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是香港的强项。第二,政府数据互通,公共的数据如果可以公开的,都可以互通,这个一定要积极创新才行。第三,科研成果产业化,为老百姓为企业所用。所以,要推动产学研合作,希望产业来参与,科研成果能够很快地产业化等。
破解“玻璃门”“弹簧门”问题
《21世纪》:为什么还没有达到无缝衔接或者是理想的状态?主要的瓶颈或障碍是在什么地方?
蔡冠深: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了,就是“大门开,小门未开”,或者还有一些“玻璃门”“弹簧门”。很多就是政策问题,全国要平衡,所以肯定要照顾,要一步一步来。
另外,一些个别行业的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里面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方法去管理,所以,变成卡在那里了,就出现了一个“小门”或者是“弹簧门”,或者是看得到过不去就是“玻璃门”了。我们希望各地的政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那些该管的就要管,不该管的就放出去。
《21世纪》:此次出台的《前海方案》,对于进一步拓展深港合作空间,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桥梁作用,有哪些重要意义?
蔡冠深:一直以来,香港是国际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双循环”这个八字型的中间节点。香港最重要抓的就是科技。我觉得,创新科技不光是香港的未来,也是国家以及全球的未来。我们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创新科技的科研平台,跟深圳全面地对接。香港毕竟是一个多元的开放型的国际城市,全球的精英都很乐意住在香港,所以香港凝聚了全球的精英搞研发,如何能够跟深圳无缝对接,让我们的科技人员能够无缝地每天来来往往,这是需要不断研究提升的。
第二就是金融,香港最重要就是国际金融中心,除了现有的融资平台之外,一定要抓人民币国际化,抓准离岸人民币的枢纽的机遇,这是我们的未来。大家知道人民国际化是一个大的趋势,要研究如何做好资产管理中心。
整个大湾区的发展,特别是前海,应该很多领域要抓,包括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贸易中心,香港有很强的医疗、教育,都是国际水平,这些都是高端服务业,怎么能抓住这些融入大湾区的发展,特别是前海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一个机遇。
强强合作、互利共赢
《21世纪》:青年人的发展关乎香港的未来,未来的前海发展蓝图对于香港青年投身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哪些新机遇?
蔡冠深:前海扩容后在土地的利用定位上能够多给青年人一些空间,还有门槛要降低一点,比如专业人士、高端人士,这个门槛能否再降低一些。第一个,给他们平台空间发展,良好的生活条件;第二,给他们优惠政策,是比香港更好的政策,因为香港人也很实在。很多香港年轻人不太了解我们国家实际的发展。《国安法》帮助香港止暴制乱,现在香港的社会环境已经恢复,需要做好教育,一定要有正能量的思想观念灌输给青年人。要让年轻人亲自去看一看深圳、广州,因为人才是流动的,香港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所以,我觉得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够把那些年轻人吸引过来。
《21世纪》:“十四五”规划下香港八大中心的新定位,结合此次《前海方案》,你如何看未来香港发展的前景?
蔡冠深:我觉得中央在“十四五”规划给香港的定位谋划得很清楚,香港可以做的事情是在整个“双循环”里面引进来、走出去,发挥不可替代的一个平台作用。我觉得,前海的发展一定不忘初心,深港合作最重要,这是支持香港“一国两制”繁荣稳定的大前提。
几大方面的一些发展都是共同发展,是强强合作,希望一定要互利共赢,香港有香港的优点,前海也有他们的优点,我们一定要强强联合,全心全意地把它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中心。
(作者:朱丽娜 编辑:李艳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