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植保蓝海呼之欲出,善思科技破局“开方抓药”最难关

21世纪商业评论2021-09-17 15:27

千亿农业市场新猜想。

善思开篇大图

文/满乐 编辑/李新江 江一苇

“大国小农”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

目前,我国拥有承包地的农户数量达到2.07亿户,通过土地流转经营达到30亩以上的农户只占到全国农户总数的5%。从长期看,以小农户或家庭农场经营为主、分散化种植的格局不会改变。

伴随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粮食需求刚性不断增长。预计到2030年前后,谷物需求将达到7.1亿吨的峰值,我国粮食供给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现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等助力提升产量的农业生产力已经接近天花板。为了保持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减控农药化肥施用量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推行。

矛盾交织中,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呼之欲出。在农业领域,一个风口正在降临。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已在探索推广中。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来完成,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优化农业全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满足产量和质量需求,保障生产和生态效益。

实际上,2012年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不断提升生产托管对小农户的覆盖面,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农业生产托管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通过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秧苗统育统供等服务,把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引领小农户走向现代农业。

整体来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涉及耕地、种地、防虫防害、收割等四个环节,即“耕种防收”。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达8.6亿亩次。

中信证券预测,未来,我国农业托管的总市场容量有望超过2万亿元,其中粮食作物种植托管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经济作物种植托管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

顽疾=机遇

“耕种防收”四大农业生产托管环节,技术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一环是“防”,即植物保护。市场急需优质第三方服务商解决植物保护环节的痛点,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向更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

我国整体气候条件复杂,病虫草害发生率高且类型多样,多数作物生长周期一般需多次防治。据统计,中国常见农业害虫有739种、病害775种、杂草109种,防治难度大,防治技术要求高,用好农药是关键。

我国当前农药的流通体系建立在“销售产品”的逻辑基础上,从企业到最后的零售店,其基本驱动力是“多卖药、多盈利”,有两个显著的弊病,一是有产品无服务,二是全程做“加法”。

江苏省植保植检站站长田子华指出,传统农药制剂从厂家到田间地头,整个过程缺少技术服务。农药经销商和农户为了确保防治效果,随意加大农药使用量。同时,流通体系以及政府植保部门,难以对农户的用药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农药超量使用、生态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后果难以避免。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有釜底抽薪的措施。田子华指出,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改革农药经营体系的商业逻辑,从“卖农药”变为“卖服务”;另一方面,要把用药权集中到专业技术人员手中,像医院一样,由植物医生“开方抓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随意用药、农残超标等问题。

善思科技的商业逻辑,正是从这里开始。

近年来,无人机植保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具有高效和降低人工操作环境毒性等显著特点,受到种植户的青睐。各地纷纷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方式替代人工喷洒,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虽然在工具上有了革新,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痛点。除个别农业合作社外,国内多数地方自发成立的无人机植保服务组织小而散,通常没有植保经验,不能为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作业现场的用药,主要依靠农户自身经验和水平,无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植保痛点。

可以说,作物保护环节存在的种种顽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

当然,顽疾也是机遇,唯有聚焦植保“最后一公里”难题,从技术和服务模式上进行革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新的应用市场。

破局=创新

面对上述情况,国内出现了农业生产第三方服务商,选用定制化的托管服务,达到植物保护的最佳效果,南京善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善思科技”)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VCG21409068781

善思科技在几个试点县建立了本地化的一线服务人员队伍,进行客户拜访、圈地(田块地理信息采集)、病虫测报、开具处方、定制药剂、喷施服务等定制化植物保护托管服务工作。

据善思科技总裁梁冰介绍,公司推出的定制化植保托管服务,先由“作物医生”对田块提供病虫害监测预警,根据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提供定制化综合防治方案,再由工厂以纳米农药复配技术对以单剂为主的多种农药制剂进行混配,最终通过APP监督无人机植保服务队,为农户精准喷施农药。

公司还借鉴了美国PCA(农业植保技术经理)制度,构建专业的“作物医生职级体系”,明确每一等级的标准、评定程序和工作权限,按权限开展植保服务,降低农药使用的随意性,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

得益于独创的“纳米农药”技术,善思科技的植保解决方案,可以完美解决航空植保无人机作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无人机植保作业存在的“痛点”包括:一是植保通常是病虫害多靶标防治,所用的多种农药需由专人现场“桶混”配药,精准配药要使用各类工具,耗时费力,制约无人机作业效率,且这一过程易对人体造成毒害;二是无人机这种低容量施药器械,若将几种理化性质和剂型不同的农药制剂在少量的水中桶混,药液通常会出现农药的浑浊、析出、分层、沉淀,易磨损和堵塞无人机喷头,造成漏喷事故。

定制化的农药混配服务是确保农药有效成分和制剂技术实现最优结合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药原药在不同溶剂中存在的溶解性能的差异,以及对助剂性能的不同要求,这一问题一直难以圆满解决。纳米农药的出现,以及纳米农药共性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溶性农药之间,以及油溶性和水溶性农药之间的、不同农药品种之间的多元混配才成为可能,才能作为一种服务技术,满足于作物多靶标防治和高效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的苛刻要求。

善思科技提供的纳米农药水性制剂产品,可以根据不同作物防治需求,将所需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以及防漂移剂、抗蒸发剂等助剂一次配置完成,又能杜绝混合后的浑浊、析出、分层、沉淀等现象,现场无需专人配药,直接兑水稀释就能使用,高效且精确,一次性满足多靶标防治。

VCG41N951312534

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以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农药检定所、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40余位专家,专门论证了善思纳米农药技术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认为“农药纳米化是现代农业植物保护领域新兴技术,纳米农药是植保无人飞机高效作业适宜剂型和配套农药产品”。

今年5月中旬,农业农村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检定所、南京善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写制定《纳米技术农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纳米农药产品相关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相关的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规范制定后,纳米农药将为我国植物保护带来更多助力。”梁冰说,基于低容量喷雾的“统配统施”农药使用场景,善思在多个重点农产区,加快推出纳米农药定制加工到田间“统配统施”的快捷服务,试验推广结果广受农户好评。

一项创新在技术上的突破,往往也对管理制度有新的需求。纳米农药尚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和规范的标准,现有的农药登记管理规则中也没有纳米剂型。农业农村部多年来一直关注纳米农药技术的研发应用,多次召集科研、教学、推广与应用等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以推动纳米农药的创新发展。

当善思纳米农药率先从实验室走向推广应用之时,农业农村部鼓励科技创新、服务科技企业的态度和做法给了善思科技坚定的支持。善思纳米农药取得了相应单剂农药登记,并以提供定制化混配服务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尽管登记类型没有匹配出纳米农药的特征特性,但给了善思纳米农药弥足珍贵的合法“准生证”,让掌握全球领先纳米农药技术的善思科技,成为全球首家纳米农药商业化应用企业。

图片来源:CFP


(作者:21世纪商业评论 )

21世纪商业评论

官方公众号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