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灾后重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武汉报道 9月26日上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搬迁武汉大会召开,这意味着盛传多时的三峡集团总部从北京回迁到湖北的消息,尘埃落定。
三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集团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6月底,三峡集团可控、在建和权益装机达1.4亿千瓦;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资产负债率52%左右,继续保持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等指标继续在中央企业名列前茅。
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9月,为建设三峡工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立在湖北宜昌。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
2011年2月21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宣布分别在北京、宜昌、成都三地组建总部。北京总部是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宜昌总部逐渐形成以电力生产为主的生产中心;成都总部则是工程建设中心。三大总部的设立也意味着把管理机构从宜昌迁至北京,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团总部。
据接近三峡集团的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湖北是国家对推动湖北疫后重振、灾后重建的重要体现,对于湖北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5月6日,湖北省成立了“湖北省支持三峡集团回迁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三峡集团搬迁工作。三峡集团提出了包括职工住宿、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购房资格等在内的17个事项,请湖北支持。目前, 15个事项已经保障到位。其中,为了保障临时办公场地,武汉市江岸区委腾退了办公场地,供三峡集团临时办公。
大会上,三峡集团还给湖北省带来了回迁“大礼包”。湖北省政府与三峡集团签署《共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合作协议》,谋划新增投资项目3000多亿元,涉及到长江大保护合作、推动湖北能源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双碳”合作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等六个方面的合作。
此外,武汉市政府与三峡集团签署《深化合作协议》,谋划了合作项目1500亿元;宜昌市与三峡集团签署《“十四五”时期战略合作协议》,具体由宜昌市政府负责,谋划了项目投资1138亿元。目前,湖北正在协助推进三峡集团总部工商注册地变更登记、三峡集团总部选址。
(作者:刘茜 编辑:李清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