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局长陶玲:高质量资管行业的五个衡量标准
9月17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举行。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局长陶玲表示,到今年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明年开始,资管行业将迎来真正考验。如果说,过去三年多时间,是资管行业的“纠错期”:行业回归初心,新的监管制度不断出台,机构整改持续推进,影子银行规模大幅收缩,存量产品风险正在有序化解。那么,展望未来之路,将是资管行业的“蝶变期”,从机构,到监管,都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开放而成长。
资管行业的高质量标准是什么?可以从五个方面衡量:
高质量资管行业的第一个标准是,做好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提供者。在新的形势下,资管行业应当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根本,着力解决资金来源、期限结构和投资行为短期化问题,投资重点向普惠小微、科技、绿色和产业链金融倾斜,成为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力量。
高质量资管行业的第二个标准是,做好广大居民的财富管理者。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财富管理,是储蓄资金向其他投资和产品转化的路径,近年来,在GDP同比增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居民储蓄增速却逆势上升,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强化了对银行理财、信托等影子银行的规范,使居民的投资回归储蓄存款。
高质量资管行业的第三个标准是,做好资本市场的稳健投资者。
资管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密切,相互成就。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为资管行业提供广泛的投资机会,而资管行业作为机构投资者,也将极大程度决定着资本市场上升的可能性和稳健性。
高质量资管行业的第四个标准是,做好金融体系的活力竞争者。
当前,资管行业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内外部竞争和冲击。
首先,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科技对传统金融业带来巨大冲击,金融机构原有商业模式下的场景、客户、资金优势受到大幅挤压。另一方面,科技推动金融机构更加开放,在互联网平台生态中,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产品流,与客户更好链接。
国际化,是另一个机遇和挑战。在中国,近年来,国际资金配置境内金融资产逐年上升,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金融资产余额达到10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一些外资资管机构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五大商业银行也都设立了合资理财公司。
竞争还来自行业其他机构。当前,银行理财已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理财产品转型和存量业务整改已进入收尾阶段。未来,谁能把握客户需求,持续打造资产的组合能力,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高质量资管行业的第五个标准是,做好严监管的受益者。
过渡期结束后,监管进入常态化,与行业需求相比,供给侧的监管还要在以下方面持续改进和完善:
一是监管要更加专业。监管者要坚守监管的主责主业,恪尽职守,体现专业主义精神,保持监管执法的一致性。
二是监管要更加突出风险为本。首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控制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第三要强化风险隔离监管。
三是监管方式要更加优化。监管者要主动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向社会传递清晰信号,提升监管的确定性,兼顾当前和长远,强化政策出台的统筹协调,避免非预期影响。
“总的来看,过去,在资管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推动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当前,即将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此,祝愿资管行业继续砥砺前行,向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陶玲表示。
(作者:李玉敏 编辑:马春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