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以来,东北、江苏等地拉闸限电,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这并非孤立现象,不只是中国,全球都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9月下旬,英国的加油站已经近40%无油可加,天然气库存低于五年平均水平约16%,全球天然气、煤炭价格暴涨,均创出历史新高。就在十一黄金周,国际天然气价格暴涨300%,原油价格也上升到80美元,而动力煤价格,国内现货价格已达到1600元/吨,但仍然难以买到。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煤炭大国,为何也出现了缺电的情况?
原因主要有五:第一,严格打击超采等表外“产能”,供给端受限。我国官方统计的产量约40亿吨,但由于资源能源利益巨大,各地超采严重,据业内人士估算,每年大概有5-8亿吨产能为统计外产能。过去几年,内蒙、山西等地纷纷开展回头看等严格措施,有力的打击了挖黑煤、超采等行为。第二,居民和工业用电同步上升,需求端增长。由于疫情全球生产停滞,我国制造业出口替代效应明显,工业对电力需求增长迅速,再加上今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居民用电需求也出现明显上升,总体用电需求明显上升。第三,原料和电力供给替代不够稳定。一方面,新能源电力供给不足。光伏、风电等项目上马迅速,但风电极不稳定,储能设备技术仍不成熟,对电力网稳定性的支撑仍然较弱。第四,部分地区能源政策过于严厉。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但部分地区在设立指标和执法时过于严厉,传统能源开采受到相当限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能。第五,动力煤价格上涨导致电厂生产积极性不足。由于电价相对刚性,随着煤炭价格上涨,一些电厂处于亏损状态,不愿发电,也造成生产端的电力供给不足。
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危机具有强大冲击力,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要高度重视,尽快解决。
一是工业产值大幅下降风险。目前,东南沿海不少工业企业都被拉闸限电(也有能源双控的影响),带来企业停产停工,进一步可能带来工业制成品的短缺。工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企业停工错过了出口替代珍贵的窗口期,更可能对全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预计四季度我国实际经济增速将低于5%。
二是物价上涨和挤兑风险。由于工业企业停产,由于供给不足,如化工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将进一步涨价,目前,衣服鞋帽的原料EVA等价格都开始出现上升,进一步引发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带来一些商品的抢购风险,通胀水平有所回升将导致滞涨的出现,对居民消费也造成一定压制。
三是社会民生风险。近期东北停电已经出现多起事故,冬天即将到来,供暖等也需要大量能源,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引起社会反应。
实际上,上世纪曾经出现过多次能源危机,比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OPEC成员宣布回收石油标价权,带来石油价格短时间暴涨两倍多,带来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最疯狂的是,日本曾经爆发了抢购卫生纸的狂潮,在1973年底,由于工业缺乏原料,生产停滞,带来卫生纸短缺,日本主妇疯狂抢购卫生纸,成为当时危机的一大图景。
全球的能源危机并非产能不足,更多的是疫情后,全球物流的紊乱,以及全球绿电措施的过度推进导致的。对于中国来说,要吸取两次能源危机的教训,各地政府也要认识清楚,碳达峰碳中和是30、60目标,这是党中央经过严格论证的科学目标,并非一天就要完成。对于我国来说,优先保障生产和民生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中国并不缺煤炭,解决煤炭供给是可能的,应通过相关措施满足国内动力煤需求问题。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
(作者:高敏 编辑:李靖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