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芯片企业要抓住机会闯进全球芯片供应链

21汽车宋豆豆 2021-10-11 20:19

芯片断供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宋豆豆 南京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暴露了我们在车载芯片供应链上的短板,这也是全球供应链的短板。过去30年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在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方面实现了跃升,但这种过度集中也使得某个区域或国家出现自然灾害、基础设施障碍或地缘政治摩擦等问题时,导致全球的芯片产业出现不同规模、持续时间不等的断供,今年的疫情集中显示了由此带来的风险。”10月1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2021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表示,芯片断供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

中国汽车芯片设计起步比较晚,涉及汽车安全的发动机、底盘、车身控制等关键芯片,国产化率只有3%,同时也不掌握车规级认证标准,用户对国产芯片的信任度也比较低。但中国拥有规模最大、创新活跃度最强的智能汽车市场,它正在牵引着智能汽车芯片的创新。近年来,我国芯片设计企业快速成长,车用芯片设计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传统芯片供应链“卡脖子”的情况下,国内车企也增强了选择国内企业研发设计芯片的意愿。

陈清泰指出,中国芯片企业作为后来者,在创新发展中遇到一个很难突破的关口,即进入市场的壁垒,也就是如何突破已经固化了的芯片市场的供需格局。去年开始的芯片危机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传统芯片供应体系供应不足,二是目前全球高性能车载计算芯片的产业格局尚未固化,这两个因素为我国车载芯片企业打开了一个在竞争中崛起的机会窗口。“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会,闯进全球芯片的供应链。”

除了芯片外,操作系统也是未来竞争的焦点。目前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格局,在操作系统归一的过程中,各家企业都有竞争胜出的机会,开发这样一个操作系统难度是很大的。

“智能汽车的控制系统软件的经济技术价值几乎可以与当年的PC和之后的智能手机的软件系统相比,我国是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最活跃、用户多样化要求最迫切的国家,也是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比较完整的国家。在基础软件涉及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语音识别等相关方面都不落后。如果把握得好,从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具备开发出更加适合我国需要的自主可控的中国版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条件,机不可失。”陈清泰认为。

此外,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70%以上面临重构,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变化,价值链也在迅速变化,软件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有机构预判,在整车成本系统中软件将从成本的15%上升到60%。

陈清泰表示,目前新型零部件的技术壁垒尚未形成,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为我国的零部件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新型产业链所涉及的信息化、网联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状况良好的领域,要抓住时机,针对那些“卡脖子”的环节下大工夫,力争实现突破。这个过程中将成长出一批实力强大的新型零部件公司,培育出更多的小型巨人,做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打牢我国汽车产业的新型零部件基础。

 “未来汽车所涉及的软、硬件系统,绝不是一个行业、更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全部覆盖的,跨界融合、企业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建立起稳定高效的供应链和产业生态才能固本强基。我们要以零部件强国支撑汽车强国,我们要改写技术空心化的历史,必须做持续的努力。”陈清泰最后指出。

      

(作者:宋豆豆 编辑:张若思)

宋豆豆

汽车版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趋势、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微信:sdd727154264,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