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际创新资源 上海加速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施诗 上海报道
2021-10-11 22: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 上海报道 10月11日下午,“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活动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开幕活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分别致辞。

此次产业周开幕活动集合知名院士、诺奖得主以及金融机构、龙头药械企业、一流科研院所以及特色产业园区等嘉宾,邀请到了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领域的诸多代表,以演讲、对话等多种交流方式,碰撞思想更凝聚共识。

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龚正表示,“十四五”是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牢牢把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强化前瞻谋划,优化制度供给,深化资源整合,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策源高地、高端制造高地、人才汇聚高地、政策配套高地。

龚正强调,热忱欢迎国内外医药企业来沪发展、投资兴业,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上海高地,携手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创造健康美好未来。

“十三五”期间,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9%和13.8%,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1000余个新药申报临床,47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创新药品国际注册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国内企业新增药品生产期限2941个,多个疾控重点疫苗实现产业化。

辛国斌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他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围绕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以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深刻调整,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

辛国斌强调,上海是我国现代医药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产业基础雄厚,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能力突出,人才优势明显。希望上海充分利用张江健康+上海制造的体系优势,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积极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创新生态,着力提升产业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产学研投共话生物医药前景

开幕活动上,“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主旨演讲环节分享了中医抗疫成功案例,并介绍了当下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探索。

他认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赋予了传统中医新鲜活力,用现代科学去解读中医,才能推动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造福于中国人民、惠及世界。

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教授迈克尔·莱维特同样是围绕前沿创新这一主题,在演讲中结合大数据研究、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探讨了高科技手段在生物医学领域创新实践的全新路径。

美国科学院院士、CAR-T细胞疗法的创始人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教授卡尔·朱恩的演讲吸引了许多生物医药前沿研究者的关注。今年,上海连续斩获国内仅有的两个CAR-T新药上市,除了在行业和资本市场引起关注外,更点燃了许多肿瘤患者的希望。

百济神州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介绍了细胞治疗、mRNA疗法等新兴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病毒疫苗研发、抗癌治疗等全球性健康问题方面的应用。

摩根大通将借助产业周平台,首次在中国召开摩根大通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年会上海论坛。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认为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中心之一,在投资环境、科研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梁治文补充道:“2021年是摩根大通在华展业100周年。随着中国市场不断成长,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医疗服务和技术都在不断取得突破。我们致力于继续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支持包括医疗健康在内的快速增长的领域。”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提到,中国已经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今年,位于上海的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完成全面升级,也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研发链条中的地位。

美敦力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认为,“中国也有望成为下一代医疗科技和解决方案的摇篮,或至少成为下一代医疗科技和解决方案的重要创新基地。”根据他的分析,中国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沃土,“中国的医疗科技生态系统以用户为核心。他们积极参与、热情投入。患者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数字和移动技术。”他认为,这为医疗科技企业采用创新商业模式奠定了独一无二的基础。

勃林格殷格翰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Felix Gustche)指出,生物制药CDMO产业在推动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CDMO将生物医药产业链原有的制造“瓶颈”转型为一个“服务平台”。医药研究企业将能专注于研究创新药物,而药品制造企业将可以专注于产品开发、升级、商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从而帮助研究型公司实现产品商业化以及价值最大化。CDMO提供了绝佳平台,赋能创新药物“上海研发,上海制造”。

他表示,“健康繁荣的CDMO产业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生物制药生态圈,通过全球交流与合作共建国际质量标准。同时,我们致力于培养本土生物医药人才,共同推动行业未来的发展。”

(作者:施诗 编辑:徐旭)

施诗

海外版记者

长期关注美国政经动态和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情况,追踪娱乐、体育、医药、文旅等领域的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