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共同富裕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需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潇枭 北京报道
2021-10-12 19:37

这套制度转型,并非中国的发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 近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会于线下线上召开,主题为“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路径”,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王小鲁重点谈及了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共同富裕和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

王小鲁表示,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共同富裕必须是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个前提条件下,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按照市场的原则实现生产要素的初次分配。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根据各自对经济的贡献,在市场上取得报酬,这些应当是分配的基础。

“共同富裕只能是在市场这个基础条件下,改善收入分配,而不是否定市场经济、否定市场原则,不能搞平均主义、搞劫富济贫。近来,有人说大变革要来了,要对资本集团宣战了。我看到这一类的言论,觉得很奇怪。”王小鲁表示。

王小鲁表示,资本不是坏东西。“资本”后边若是跟个“集团”,矛头一转就指向了一批人。你们是资本家、你们是集团,好像变成你们这群人是坏东西,这是否定了市场化改革方向、否定这40年来中国所走的市场化改革道路。我们在讨论共同富裕时,必须防止这种倾向,防止借共同富裕这个口号来改变改革方向的企图。

至于市场上热议的“三次分配”,王小鲁表示,如果是自愿拿出钱来帮助低收入群体,这个没有错。但是,要避免将其变成一场运动。

二、共同富裕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王小鲁表示,现在提出共同富裕,就是要在市场经济这个基础之上,解决靠自发的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过大。

初次分配解决了效率问题,但是因为资本要获得回报,资本积累越多回报也越多,这形成一个机制,就是财富逐渐地向少数人集中,而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得不到照顾。这样的问题靠市场机制自身没法解决。”王小鲁表示。

这样一套制度转型,并非中国的发明。

王小鲁指出,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制度的转型。20世纪上半期,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或者改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并且将这些制度扩展到全民覆盖,这就是制度的转型,从原始资本主义转向现代市场经济。

王小鲁表示,现在看到的发达国家,比如OECD国家,除了美国收入差距比较大,基尼系数超过0.4,其他的大致都在0.36以下,经过再分配之后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有人会问这是不是因为追求公平、牺牲了效率?从这些国家的情况来看,效率并没有受到影响。

“要看这条路怎么走,是均贫富、搞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基础上靠一套完善的制度来对全体公民提供保障,这两个结果非常不一样。哪怕北欧国家基尼系数到了0.3以下,也没有看到严重影响效率,经济还是有活力的,创新能力排在世界前列。”王小鲁表示。

在王小鲁看来,现在共同富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就是通过收入转移支付,通过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来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来给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收入再分配,并不意味着要扩大政府资源占用比重,而是把政府手里现有的资源用在更该用的地方,包括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投资,减少那些盲目的补贴”,王小鲁指出。

三、推进共同富裕,哪些领域是关键?

第一个领域,要保障初次分配的正常运行,保障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初次分配领域,要规范政府行为,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市场。

“刚才朱(云来)总谈到的几个问题,我觉得都是非常要害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长期持续的货币扩张,实际上导致的结果是逆向的收入再分配。大量的货币扩张,这些多发的流动性跑到房地产领域,形成资产泡沫,大城市的房价涨成天价,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法承受,变成了劳动者的沉重的负担。”王小鲁表示。

再比如行政垄断,有意识地保护某些企业,排斥另外一些企业,这都是导致不公平竞争的政策,它的结果会是扭曲收入分配、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第二个领域,要解决城镇户籍的限制问题,解决城镇社会保障没有全覆盖的问题,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王小鲁指出,在城镇劳动者4亿多人中,2亿多是外来的,我们称之为“农民工”的那些人,他们大部分没有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也因此享受不到公共服务。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职工养老保险对他们的覆盖率不到30%,失业保险的覆盖率更低,这个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第三个领域,是住房保障。

王小鲁表示,中国现在是商品房一房独大,未来需要形成一个住房双轨制,就是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两轨并行,至少同等重要,给中等以下收入的居民提供居住的条件。这件事需要由政府来做。

这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过去政府管得过多的领域,转向市场解决不了、需要政府来管的领域。需要政府从过去管GDP、固定资产投资、货币发行等,现在要管向社会提供服务,转向以公共服务为主”,王小鲁指出。

(作者:周潇枭 编辑:杜弘禹)

周潇枭

高级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趋势,涉及投资、消费、财税、科技创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