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太古可口可乐总裁苏薇:中国饮料市场增量在哪?

21新消费贺泓源 2021-10-15 15:19

未来5年在华投资额将超5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 郑州报道 太古可口可乐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10月9日,郑州太古可口可乐扩容重建项目奠基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该项目总投资额不低于9亿元,是太古可口可乐迄今在其中国区最大一笔单笔投资。建成后的新工厂年最大产能将达到100万吨。

财报显示,太古可口可乐在中国十四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及美国西部广泛地区拥有生产、推广及经销可口可乐公司产品的专营权。

中国内地市场已成为太古可口可乐最核心驱动轮。

上半年,太古可口可乐收益总额(包括一家合资公司的收益总额及撇除对其他装瓶公司的销量)增加百分之二十八,至港币二百七十五亿五千万元。销量增加百分之十六,至九亿七千四百万标箱。所有地区的收益及销量均有所提升。 

同期,太古可口可乐应占溢利为港币十四亿七千一百万元,较二零二零年上半年(期间业务受疫情严重影响)增加百分之五十五。

其中,中国内地业务应占溢利为港币十亿零二百万元,较二零二零年上半年增加百分之七十五。 中国内地业务收益(包括一家合资公司的收益及撇除对其他装瓶公司的销量)上升百分之二十五。中国内地业务占总收入比超过一半。

背后与中国良好的疫情控制不无关系。太古可口可乐总裁苏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疫情过后中国市场整体经济环境恢复非常理想,由是,加大投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比人家跑得更快。”她说。

太古可口可乐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党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了疫情后策略变化,线上业务变得尤其重要。“我们要提供更适合的产品能够在(线上)平台售卖,到家业务对比之前显著增长。传统销售网络和通路仍然是非常大的销量来源。”党建称。

另一头,中国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革。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且可口可乐等外资企业重返中国,以其成熟的品牌、渠道及管理能力,共同助推了碳酸饮料市场快速扩容,1980-1994 年间碳酸饮料复合增速提高至近 20%,且 90 年代中期前碳酸饮料占比虽逐年下滑,但仍维持 50%以上,占据软饮料品类的绝对主导地位。 

90 年代后期至 2014 年,细分品类齐头并进。至 2014 年, 碳酸饮料占比已回落至 10%左右,乳饮料、包装水、茶饮料及果汁占比分别约 24%、 21%、20%及 15%。 

2015年至今,软饮料品类总量见顶、结构分化,且无糖化趋势渐明。如 2014-2019 年无糖茶零售额 CAGR 达 32.6%,远高于有糖茶的 3.0%,无糖气泡水新军元气森林上市 4 年目标收入预计 CAGR 可达 207%,而同期碳酸饮料整体增速仅为 4.3%。

对于元气森林崛起,有国际饮料公司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可口可乐公司相对不灵活体制导致在细分品类上失速。但也表示,其依旧在渠道等方面拥有优势。

苏薇亦对太古可口可乐在华增长充满信心。一方面,更多新品正在引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人均饮用量落后于国际水平。

她认为,这依旧是一个增量市场。

另据太古可口可乐方面披露,包括郑州太古可口可乐扩容重建项目在内,未来5年太古可口可乐预计在华工厂基础设施方面投资额将达到人民币55亿元以上。

苏薇相当看好中国市场。图片来源:太古可口可乐

《21世纪》:中国饮料市场增量在哪?

苏薇:如果你看整体饮料市场,中国市场的人均饮用量对比一些欧美国家或者南美国家发达市场,我们远远没有达到他们水平。

根据第三方数据,就南美市场来讲,我们公司每一个人的饮用一年超过400杯,在中国市场现在也大概就是50杯左右。

其实如果可以把这个市场深耕去做的话,提供最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品类、包装,价格合适,市场渠道执行到位的话,是可以把市场可以扩充到年均饮料700杯这样的一个水平。

我们现在有很多空白点其实还可以抓取,这就是增量的原因。

《21世纪》:如何确定哪些品类引入中国市场?

苏薇:基于我们对中国市场消费者的研究跟理解,以饮料品类为例,基本上有一些大的品类,像汽水、包装水、果汁、茶,全球每一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以这些主流的品类来进行生产的。

接下来就有一些小众品类,小众品类一定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口味,像刚才讲的植物蛋白,可能一些喜欢无糖的亚洲人就喜欢喝像乌龙茶、绿茶这种比较倾向于地域性的特色的饮料,而主流品牌其实就是基于对消费者的认知跟研究去研发的。

《21世纪》:在引入新品类上,与可口可乐合作模式?

苏薇:我们共同去做当地市场,在当地市场负责生产销售,但是我们同时也有责任跟可口可乐公司共同去推动适合的品类提供给消费者。我们互动是非常多的,但是在具体研发方面是可口可乐公司去做。

《21世纪》:疫情后中国市场有哪些变化?

苏薇:疫情过后,(中国市场)整体经济环境恢复我们觉得非常理想。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反而是在加大投资。

《21世纪》:从全球来看,各国市场需求走向趋同还是差异化?

苏薇:其实是大家越来越像,差异性应该不会太大。

其中我特别高兴看得到的是,中国市场细分品类正在引领整个饮料行业,这对我们来讲,对行业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

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诉求,无糖这个品类快速发展,也推动我们自己在这方面跑得更快。

(作者:贺泓源 编辑:张伟贤)

贺泓源

21产经版记者

研究消费、交运和文娱板块。 微信:petrjj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