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方探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1低碳王晨,王帆 2021-10-15 20:0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也可以获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如何可持续的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民生福祉,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不断尝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晨 王帆 报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正在云南昆明召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这提升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引领者地位。中国政府举办此次大会,重申了中国对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的承诺。

如何利用“绿水青山”带动经济发展,创造“金山银山”,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不少地区都已经有探索。

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宣布了首批国家公园名单。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我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批国家公园,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个省区,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公园由国家确立并主导管理,是国家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全局性、统领性、标志性的重大制度创新。

实际上,此次COP15的举办地云南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国家公园制度。2006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通过地方立法成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并宣告在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划入“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关地域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个“国家公园”。

虽然由于地方立法机关没有权限批准国家公园,该公园并非中国第一个官方的国家公园。但2008年6月,国家林业局同意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

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是最早参与推动云南国家公园建设的专家之一。他介绍,云南是地理条件极其复杂的山地省份,凡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比较集中的热点地区,都多为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村落多而分散,与我们的保护地及其保护对象,高度交叉。

“云南已经建立了很多保护区,但由于地形因素,且居民点分散,所以保护区内社区众多,不同程度造成了社区和保护区之间的在保护管理目标上的冲突。不论是保护工作者,还是科学家和行政管理人员,要深入到保护实施的具体层面都是比较困难的。”

“后来我们提出,要依靠当地社区的大众力量,来保护好我们的保护地及其保护对象,在划定的核心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外,利用优良的景观环境资源,利用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产品价值,改变这些社区原本狩猎采集的传统生产方式,逐步实现向生态服务业的转变。”杨宇明介绍,从建立保护区到国家公园,在当地的长达20余年的深耕,形成了解决当地保护和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将被动的保护转变为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的利用,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建立后有效地将内部和周边近2000人的10个村落从传统的农牧业转变为护林员、环境监管员、导游、保安、保洁员等,促进以国家公园管理和服务为主的生态服务业发展,实现以村民为主体,积极主动保护的大众力量与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路径。

企业围绕自身业务开展保护行动

企业是建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于环境,企业既有直接或间接的依赖,同时也是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行为主体。在10月14日下午召开的COP15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论坛上,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及蒙古区副总裁张建弢分享了可口可乐十多年来不断致力于在长江流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诸多案例。

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社会重要成员,企业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可口可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都紧紧围绕自身业务优势和资源,以期通过更有创意、更有连接力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过去十几年间,依循“黄金三角组合”合作模式,即联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三方共建、共赢的模式,携手商务部、水利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伙伴合作。合作过程中,有50多个水资源保护项目得以推进,包括社区饮水安全、水源地保护、可持续农业、湿地保护和恢复、农家乐人工湿地等。

可口可乐在中国已经开展了一些针对原材料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未来会持续进行并扩大范围。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黄金三角组合”合作模式,联合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力量,在2030“水回馈”战略的指导下,通过运营、社区和流域三大支柱领域,为人类、生态系统和公司带来积极的改变,探索人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赢、和谐相处的方式。

通过“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

为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融合共建,一些地区正在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简称GEP)指标核算体系,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20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曾发布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2015年到2019年,内蒙古GEP总值从3.94万亿元增长到4.48万亿元,增长了13.75%。

相比之下,2019年内蒙古GDP为1.72万亿元。有专家表示,从核算结果总量上看,2019年内蒙古GEP是GDP的2.6倍,充分说明内蒙古的生态功能远远大于生产功能。

在很多地区,都已经有了“好空气”卖出好价钱的实践,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了“金山银山”。

今年4月,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26万吨碳汇(VCS)减排量在内蒙古自治区产权交易中心挂牌竞价,并以总价299万元成交,这也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一笔国际林业碳汇交易。

根据《贵州日报》报道,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互联网+生态建设+精准扶贫”新模式,组织实施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实现增收。

这一项目将全省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地中具有一定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树林集中起来,按照每棵树每年碳汇价值3元计算,发动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购买,购碳资金直接全额打入贫困户的个人账户,此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截至2020年上半年,贵州共完成33个县682个村9384户贫困户的单株碳汇项目开发,碳汇树木共计379万株,年可交易碳汇金额1137万元。若全部售出,户均可增收1200多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具有产业发展优势同时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可以有更灵活的选择,既可以在本区域减碳,也可以购买碳汇;而“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地区,则可以通过出售碳汇获得收益,其获得的收益可能大于在本地发展产业的收益。

“从全国整体来看,可以促进排碳与减碳的平衡,促进欠发达地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李佐军表示。

(作者:王晨,王帆 编辑:杜弘禹)

王帆

政经版记者

关注教育、人口、城市竞争力,深耕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政经新闻。欢迎交流,个人微信:wangfan25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