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日子还得继续熬?牧原股份成本最低也扛不住了,猪价反弹仍待产能大规模出清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董鹏 成都
2021-10-15 16:1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鹏  成都报道

A股上市猪企中,成本最低的就是牧原股份(002714.SZ),如果这家公司出现亏损,其他养殖类企业基本上都好不了。今年三季度就是如此。

10月14日晚,牧原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三季度亏损5亿元至10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则高达102亿元。

成本比牧原股份高的公司,亏得更多。正邦科技(002157.SZ)三季度预亏55.2亿元至65.2亿元,新希望(000786.SZ)同期预亏25.8亿元至29.8亿元。

三季度猪价“意外”下跌

仅就牧原股份而言,今年三季度的亏损为本轮猪周期以来的首次单季度亏损,上次季度亏损还要追溯到2019年一季度,彼时国内生猪价格尚处于15元/公斤下方运行,此后于同年6月跨越盈亏平衡线后,开启了近三年波澜壮阔的行情,并带动猪肉股盈利暴增。

2020年三季度,整个行业盈利达到顶点,牧原股份当期181亿元的营收,便产生了102亿元的净利润。

所以,生猪与其他周期行业一样,景气度的核心是产品价格,今年三季度的亏损主因亦来自于此。

一般来说,受到消费需求的影响,每年二季度为国内生猪价格低点,三、四季度开始反弹。

但是,今年有所不同,生猪产能恢复常态背景下,三季度猪价继续走弱。

(图说:牧原股份近一年来生猪销售数据)

牧原股份销售数据显示,4月、5月、6月生猪销售均价分别为每公斤21.11元、17.65元和13.58元,7月、8月、9月则为15.04元、13.92元、11.49元,整体销售均价较二季度进一步下滑。

尤其是今年9月的猪价成为致使牧原股份出现单季度首亏的主要原因,11.49元/kg的价格与公司生产成本大概出现了2.5元以上的倒挂。

实际上,倒挂的幅度还会更高。

因为,在作出猪价下行的判断后,牧原股份已经将今年的重点工作放在了“降成本”上,并曾扬言“2021年底时点或阶段性达到14元/kg的成本目标”。

但是公司9月接受机构调研时曾表示,“近几个月公司观察到一些过程技术指标的改善,养殖成本有所下降。公司目前生猪养殖的生长速度、成活率、料肉比等指标与历史正常水平相比均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包括管理问题、人员能力与经验问题及部分生猪疫病影响等。”

虽然并未给出具体成本指引,但是预估公司目前尚未达到上述成本目标。

猪价触底仍待产能大规模下降

考虑到公司是成本最低的上市养殖企业,此次三季度首亏亦被部分投资者认为是生猪行业见底的信号。

因此在10月15日,在公司发布三季度首亏公告后,牧原股份股价不跌反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7%。

只是,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

国内生猪行业的需求端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反而是供给端2018年下半年受到非洲猪瘟影响,产能大规模下降,进而导致猪价飞涨。

后经过2019年以来各家养殖企业的补栏,生猪存栏量于2020年末基本恢复往年常态,猪价开始走低。

所以,主导产品价格的核心又是供需关系。而就当前市场来看,目前则处于供需平衡并稍显宽松的状态,至少短期内并无明显改善的迹象。

安粮期货研究所对冲策略负责人钟远指出,截至10月首周,全国二元能繁母猪价格为49.31元/公斤,较去年11月的高点(76.5元/公斤一线)下降约27元/公斤,表明本轮能繁母猪产能(二季度存栏4564万头)仍未完全出清,后期生猪存栏(约4.5亿头)维持高位的态势暂难改变。

供需关系无明显改变,又何谈猪价见底?

就成本而言,也不应仅盯着上市公司的成本来看,即便牧原股份能够如期实现14元/公斤的成本目标,但是这只是代表了超大型养殖企业的成本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小型养殖户其养殖成本是可以低至10元/公斤。这意味着,上市猪企出现大幅亏损时,仍然有少部分养殖户处于微利状态,而这并不利于产能的再次减少。

进一步复盘国内生猪价格,产能下降的过程,需要行业保持较长时间的亏损,养殖户和企业因难以承受亏损,产能才会通过市场化调节自发出清。

就过去15年的历史来看,这一过程往往要维持2年左右,如2008年4月到2010年4月、2011年9月到2014年4月、2016年6月到2018年5月。

若将15元/公斤的盈亏平衡线作为转折点,并参照上述2年的产能出清周期,行业底部的确立可能需要等到2023年6月前后了。

 

(作者:董鹏 编辑:张玉洁)

董鹏

财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前期货“红马甲”,跟踪衍生品市场、周期类上市公司。邮箱:dongpe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