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亿投资刘宏春:国内芯片业可抓住原创技术和应用型SoC寻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骆轶琪 东莞报道
2021-10-16 05:00

随着半导体产业重心的第三次转移,叠加缺芯浪潮对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考验,国内芯片业正迎来一轮内外部因素共同助推的发展热潮。

这一方面在催化国内生态体系加速成熟,另一方面在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有望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找准方向,在部分领域寻求全球性的领先机会。

10月12日,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智造业年会暨半导体产业峰会”上,浙江容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宏春分析认为,如今行业共同面临的缺芯问题最早起源在于海外国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半导体供应政策的变化,造成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干扰。后来疫情导致半导体供应链全方位受到巨大影响。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宅经济”加大对PC、平板、手机等电子消费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国随疫情变化的隔离政策导致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巨大冲击。

冲击的核心原因在于半导体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全球产业分工非常细致,在很多细分领域出现了独家供应商,一旦某个供应链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造成一连串问题。

“产业界人会很清楚,供应链稳定与否,核心在于是否有多家可靠供应商。半导体产业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特点,出现了很多事实上的独家供应商,一旦一两家上游材料企业出现问题,就会陆续影响到产业链后续的所有企业。”他进一步指出。

刘宏春介绍道,容亿投资了不少应用各类芯片的企业,“我们投过不少汽车电子企业,如今受到的影响特别大,这充分说明了客户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也需要有后备的替换方案。”

目前,芯片紧张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存储芯片近期甚至开始出现价格持续走低的现象,但MCU、模拟器件等采用成熟工艺路线的产能依然受到了较大影响,对汽车等行业影响巨大。他表示,举例说其所在基金投资的某领域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在今年引入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芯片供应商,这在原来是不可能想象的,但在今年因为缺货问题得以实现。

在谈及在芯片领域国内产业生态能够实现全球突破的产业方向时刘宏春认为,有机会领先的领域主要在于全新原创技术路线芯片和场景结合的应用型SoC芯片。“确实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半导体人才,能够在一些点上通过原创颠覆型创新的方式,形成全球领先地位。我们就投资了一家这种情况的企业。”

关于半导体重点投资领域,刘宏春也非常看好半导体产能转移到中国带来的发展机会。他提到,中国市场消耗了全球接近一半的芯片,但是从国内自主的设计公司和晶圆代工制造公司角度看,仅占全球半导体产能的5%-6%,因此在相关材料、设备领域都有很大发展机会;此外,一些细分市场的进口替代仍存在投资机遇。

如今,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心之一,这也是由湾区内本身具备的禀赋所决定的。

对于大湾区内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潜力,刘宏春认为,半导体产业最活跃的永远是设计公司,设计公司基本都是跟着市场、人才和产能走的。具体来说,第一,从市场角度来看,大湾区创业企业的风格非常务实且有活力,这是最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发展模式,面向2C端的电子消费品企业在这里有丰沃的发展土壤,也给半导体企业带来充足的市场发展机会。第二,从人才角度来看,大湾区内本身已有华为、中兴、比亚迪等全球知名公司,其半导体部门团队也是非常强大,有国际化视野,在技术方面研发经验也非常丰富;同时大湾区还包括海内外知名高校及其分部,每年培养的半导体方面的人才,也进一步支撑着市场需求。第三,从产能角度,类似粤芯这样一批知名半导体晶圆制造、半导体封测企业落户大湾区,也能有效地推动湾区半导体产业发展。

“结合市场、人才、产能这几点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个半导体产业,在中国的整个贡献会越来越大,我对这个发展趋势非常有信心。”刘宏春续称。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

骆轶琪

资深记者

关注5G、半导体、智能硬件等前沿硬科技的发展脉络和上市公司财报,尤其是国产力量的崛起;也关注游戏趋势及房地产生态的演变。联系邮箱:luo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