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周国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 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10月12日,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与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智造业年会暨半导体产业峰会上,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国华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客服、车载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但工业上的人工智能应用暂时还没有完全爆发,需要从业者对其可应用场景进行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人们愈发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周国华在演讲中首先指出,如今,多国竞争的科技竞争格局下,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论文数和企业数方面领先全球。
2016年,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欧盟于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时代:确立以人为本的欧洲战略》。201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抢占AI制高点的决心。
诚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周国华指出,自60年前提出此概念,人工智能经历了3次浪潮,现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人工智能在运算智能上已完胜人类,在感知智能中有很多场景亦超过人类。而在认知智能上,人工智能读写能力较好,但仍存在较多难题需要攻克。
周国华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工智能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替代简单重复的劳动,提高工作与作业效率,让人们可以从事更具创造力的工作”。
不过,周国华分析称,目前在基础层,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芯片依赖海外市场供应;在技术层,国内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技术成熟,但算法理论和开发平台的核心技术仍有所欠缺。同时,中国在应用层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
具体到制造业行业,周国华表示,人工智能比较模式匹配算法,其最大特点是在数据量足够大时可帮助用户主动归结,因此在工业检测运用方面能够有较好表现。
人工智能已落地多场景 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它是有边界的,那么,具体当前哪些场景适合实现相关技术落地?
周国华认为,场景的判断有3个标准。首先,要有对应的算法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结果快速收敛。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有大量学者与企业参与算法研究,算法能解决的场景也越来越多。其次,需要有行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是需要输入海量数据进行的,并且数据的获取必须是廉价的。 最后,需要人类专家对数据进行标注,使其能够不断学习迭代。
除了算法、大数据和专家培训,周国华指出,人工智能场景能成功的落地应用,还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需要被大量使用,而后实现数据反哺,产生涟漪效应。例如,讯飞输入法在推出伊始准确率仅达到可用水平,通过不断迭代,准确度突破了98%。
当前人工智能已落地多个场景,在教育、医疗、客服、车载等方面有着广泛运用。AI+司法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利用OCR技术将纸质卷宗电子化,提高了效率与准确性。
周国华认为,在AI+工业上,工业质检将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应用场景。大多数质检的判断较为简单,且消耗大量人力。机器可以对正确样本的特征进行学习来发现质量不及格的异常产品,然后再通过异常再次训练,就能够检测出异常的不及格产品,极大地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除质检以外,人工智能在工业中还有许多应用场景。同时,与5G、云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催生了更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多源设备预测性维护、实时控制云机器人生产、全场数字孪生系统等等。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不过目前,工业上的人工智能应用暂时还没有完全爆发,从业者需要对可落地的场景进行更多思考。“人工智能会像‘水和电’一样进入工业领域”,周国华表示。
(作者:杨清清,史贝琪 编辑:李清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