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广东肩负着向创新驱动转型使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际循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实习生孙旭 广州报道
2021-10-18 10:1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黄浩博 广州报道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起伏反复,国际形势继续复杂深刻变化,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线上线下融合举办,再次向世界展现出我国团结的意志、包容的胸怀、开放的决心、合作的诚意。

国际经贸往来既是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外贸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又该如何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广交会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不仅是外贸展会的创新探索,也意味着我国外贸模式和结构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张燕生看来,新发展阶段有新的要求,作为外贸大省,广东肩负着探路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传统中低端产品要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高端迈进,加工贸易要向高技术货物贸易,包括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离岸贸易等转变,真正实现从汗水驱动到创新驱动。

张燕生.jpg

中国在推动三大领域开放上作用巨大

《南方财经》: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国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张燕生:当前国际环境下,全球化收缩是基本事实,全球贸易投资减速是基本事实,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构也是基本事实,基于这三个基本事实,我们可以得出判断: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同时,原有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治理观、基于对等的公平贸易治理观、基于共享的包容贸易治理观也在新形势下出现分化,原本基于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治理观逐渐向价值观贸易转化,这也让新疆棉花、光伏都有了“意识形态”,这是令人担心的现象。因此要强调相互依存、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全球化、新型贸易投资前行,以及新型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前行,创造一个不同的发展模式,构建利益共同体,这也是我理解的真正的多边主义。

《南方财经》:中国加入RCEP、积极申请加入CPTPP等自贸协定有何重要意义?这对全球贸易格局会带来哪些影响?

张燕生:中国通过加入RCEP及申请加入CPTPP,说明中国为迎接下一轮高标准的改革做好了准备。中国在推动高水平市场开放、推动高质量制度开放、推动高层次创新开放等领域扮演着积极重要角色,比如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金融开放等方面做出的承诺,对亚洲乃至世界都非常重要。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没变

《南方财经》: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您怎么看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形势?对于未来中国外贸走势您有何判断?

张燕生: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是一次严重危机,但得益于国内出色的疫情防控,全球订单流入中国,也为我们带来了逆势而上的机遇。尽管目前货物贸易恢复性增长比预期强劲,但这其中,有的是短期机遇,比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因此在短期稳住大局基础上,更多需要把握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长期机遇,推动中国外贸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型。

同时,伴随外贸基本面改变,政策、观念的差异分化将会带来转型阵痛期,外贸形势会受到波动。比如,近期煤电矛盾带来的能源供应危机,对我国如何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提出新要求,接下来,中国需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对冲全球风险,确保外贸价格、运输、仓储等各方面安全。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等阵痛期过去,中国外贸活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大踏步地向前走。

《南方财经》: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您如何看待外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张燕生:过去40年,我国外贸发展主要是参与国际大循环,双循环确立了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未来30年,中国现代化发展将主要依托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外贸也是服务国内大循环战略的重要支点。首先要做好进口,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以及生活消费品的需要;第二是要扩大对外投资,实现更大范围的走出去,通过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的统筹协调,来确保国家安全与发展;第三是要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培育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如何培育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首先要跨越“萨缪尔森陷阱”,在美国看来,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会威胁其核心“奶酪”,为此会通过贸易战等方式遏制中国发展,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打造自身不可替代核心优势的同时,最小限度触动对方核心“奶酪”,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互补性关系,实现差异化和错位发展的全球贸易格局。

第二是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合作方式共同开辟新市场,实现“有饭大家吃”,当中国企业为沿线国家带来当地没有的产品服务、技术设计,带来更好的经济福利和消费者剩余,那么中国外贸企业无论走到哪儿,外贸商品、供应链和综合物流体系都会受到欢迎。

带动14亿市场走向更高水平开放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助力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这其中,中央布局的前海、横琴两大合作区将发挥怎样作用?

张燕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推动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又一个新的征程开始了。

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迈上三个台阶。第一步是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一流水平。

第二步是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进入世界前列。

第三步是真正实现大湾区内部协同和外部联通,达到美国和欧洲先进水平。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小切口,但却扮演了重大角色,它能够进一步带动14亿人的中国走向更高水平开放,对于国家复兴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目标的实现要始终依靠市场开放、制度开放、创新开放。

两大合作区建设肩负着不同使命,横琴将着重于粤澳合作,利用澳门在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前海的重点是粤港合作,一方面利用香港在金融、设计、研发、咨询等方面优势,促进香港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走进内地、走向世界、实现香港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深圳打造成为全球创新标杆。

《南方财经》:新发展格局下,对于外贸企业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中小企业应如何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张燕生:过去部分企业做外贸是由于国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但那时国内外贸企业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更多是以“台港澳给美欧打工,珠三角企业给台港澳打工”的形式。伴随国内营商环境改善,部分企业逐渐转入国内,并从没有品牌没有技术的代工厂,转变成手握技术和品牌的需求方。从“代工方”走向“发包方”也预示着中国下一个阶段外贸和过去有很大差别,原本大批量、低价格、低技术含量产品将转变为满足小批量、个性化的特殊需要,比如云计算、AI等领域。因此,未来参与国际循环的,是创新性强的企业,这也要求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对产业链某一个零部件进行专攻。

客观来讲,中小外贸企业由于缺技术、人才、资金、品牌、渠道,在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因此这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包括头部企业各方的共同助力。

以跨境电商为例,经过过去十多年数字化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小企业是参与最活跃的,比重也是最大的,但此前亚马逊封号事件也开始让跨境电商企业反思,要重视贸易规则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提高国内企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否则就是一盘散沙。这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头部企业,中小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探索建立更加严格的行业自律规则,进而影响全球贸易规则走向。粤港大湾区企业应该率先蹚出一条走向未来之路。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实习生孙旭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