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海洋公园“卸载”:65.3亿到手“轻资产”能走多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1-10-1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 实习生李强 上海报道 

文旅行业仍然没有迎来恢复期。

10月18日,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02255.HK)宣布,与亚洲私募股权基金MBK Partners达成包括战略合作协议、股东协议、股权买卖协议、品牌授权协议、过渡服务协议等,涉及金额高达65.3亿元。协议显示,实际买方为该基金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

根据协议,海昌海洋公园将旗下位于武汉、成都、天津和青岛的主题公园项目100%股权转让给MBK Partners;海昌海洋公园与MBK Partners合资运营郑州在建主题公园项目,MBK Partners持有郑州在建主题公园项目的66%股权。

未来,海昌海洋公园将专注于上海和三亚市场。对此,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海昌此举是为了缓解贷款和利息支付的压力,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之后可以顺利进入轻资产运营模式,这是海昌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选项。

此外,对于出售项目的考量,其卖出的项目首选是资本结构、运营结构比较完整,而且没有太复杂的其它业务关联等问题。“从买方来讲,他肯定会选择优良的资产,不可能买一个三四线城市的。上海是海昌的大本营,作为它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不可能卖。如果海昌卖一般的项目,一是投资方不一定会买,另外海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收回资金,一般项目本来价值就不高,这是出于收回资金的考量。”

过去多年,海昌海洋主题公园按照资本开支法则,维护性的资本开支大概占到了营业收入的7%~9%。在投资行业人士看来,受疫情波及,旅游行业仍然难以挽回颓势,此举的目的或是为了减少亏损,并及时降低高运行成本。

缓解资金链紧张 

疫情零星散发对游乐行业的影响还将持续。尽管在经营上,海昌海洋公园由2020年的净亏损14.78亿元收窄至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2.78亿元。但其资产负债率一路攀升,从2016年的54%上升到今年半年报的82.3%。公司目前账面现金17.08亿元,而有息负债总额高达88.26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有息负债为23.82亿元。资金缺口至少6个亿。

根据此次合作协议,海昌海洋公园旗下位于武汉、成都、天津和青岛的主题公园项目的100%股权转让给MBK Partners,对价60.8亿元,其中初始价格25.4亿元,此外MBK Partners承担的费用还包括私家主题公园的应付款项11.5亿元、融资性贷款22.1亿元、类债务负债1.45亿元及动物租赁选择权3000万元。

另外,海昌海洋公园与MBK Partners合资运营郑州在建主题公园项目,MBK Partners持有郑州在建主题公园项目的66%股权,对价4.5亿元。

此外,若4个主题公园的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到一定目标,以及郑州在建主题公园,能够实现在2023年12月31日前开业并投入运营的目标,MBK Partners将向海昌海洋公园支付奖励费用,绩效目标最高奖励金为7亿元。

从数字上看,此次合作为海昌带来数十亿人民币的现金,在减少付息债务,减轻债务融资压力,补充现金流的问题上,可以说解了燃眉之急。

“轻资产运营”加速

据了解,MBK Partners专注于在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市场的投资,是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管理资本超过254亿美元。它的投资涉及消费及零售、电讯及媒体、金融服务、医疗保健、物流及工业领域。

此次与海昌海洋公园的合作,显示了MBK Partners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此前,该基金曾长期投资日本环球影城。退出后,MBK Partners仍对亚洲的主题公园行业保持着长期关注,它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中国本土品牌海昌海洋公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轻重资产结合的双轮驱动,是海昌在2014年上市时就定下的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市场空间大,但我们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去投资建设项目。主要区域的重资产项目布局完成后,自创文化IP、运营管理输出等轻资产业务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海昌海洋公园高管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谈到。

当时的海昌管理层即有意表明,在郑州项目建成后,海昌短期内或将不再建设新的重资产项目。发展投资成本低、回收周期短的轻资产业务,是海昌下一步的战略重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认为,在创业、成长、发展和战略调整的不同阶段,主题公园的投资机构和运营商,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选择重资产或者轻资产策略。海昌海洋公园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供应链体系、管理模式和产业关系,具备了轻资产运营的基本条件。

尽管迪士尼等行业标杆在产品、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点,但国内主题公园起步较晚。一方面,大多数企业没有跨国并购或者扩张的资本条件,另一方面,迪士尼成功的最核心因素IP来源于其在电影、电视、游戏等各行业巨大的投资,以及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合作。这些都是中国主题公园不具备的先决条件。

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内涵、忽略个性IP打造,几乎是所有中国主题公园共同面临的困境。林焕杰认为,未来主题公园产业将向度假区化发展,成为一个涵盖景区、酒店、商业等在内的综合体,可能还将带动起康养小镇、体育小镇以及其他大型商业区的建设发展。

当前,许多头部的国内公园品牌仍有较好的市场号召力,中国主题公园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未来国内品牌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从品牌来看,在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以及海昌海洋公园等国内著名品牌不断转型升级迭代之后,国内乐园品牌会经历淘汰和转型的过程,这也是整个产业向前发展必经之路。

(作者:陶力,实习生李强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