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来袭 问道“健康中国”黄金新10年

21新健康季媛媛 2021-10-18 17:41

“健康中国”新10年开启创新2.0时代—2021年(第五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将于11月5日在深圳举办。

多省发布“双通道”药品名单 创新药终端市场变局加速 展示最新癌症诊疗技术!“健康中国•21CC”优秀案例征选活动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医药健康跻身全球最受关注的行业之列。得益于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政策对医疗体系的引导,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目前已达13万亿元,且在过去8年中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已跃居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1年,既是“十四五”新征程开局之年,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黄金十年起点。未来10年,中国将逐步迈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中国也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医药健康消费市场,对于整个大健康行业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1年11月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国内数字化智库型财经媒体领跑者《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的“健康中国”新10年 开启创新2.0时代——2021年(第五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将在深圳举行大会将邀请监管机构、行业专家、产业领袖、技术先锋和投资机构等代表嘉宾,围绕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大变局、中国医药创新2.0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及药物可及性等多个时下热点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共同探路未来。

此外,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还将在大会上发布《2021中国癌症早筛发展趋势报告》《2021互联网医疗+癌症报告》,以及21世纪大健康产业竞争力研究“阳光”案例和21CC(cancer care癌症关注)评选案例

作为主办方,《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热切期待能与各方全面升级打造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2.0平台,进一步扩大参与方、拓展焦点边界、丰富对话议题,创新对话模式,凝聚更多共识,共同推动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升级,全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

创新2.0时代 实现“中国新”到“全球新”

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药政改革不断深入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创新药风起云涌、大江大河的大开篇。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从最初的医药创新跟跑者逐步变成引领者,涌现了一批致力于自主创新的本土企业,成为中国创新药领域代表,并正逐步迈向国际舞台。我国本土自主研发创新抗肿瘤药物,如呋喹替尼、索凡替尼、赛沃替尼等,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广大患者。

特别是在政策、产业、人才、资本的四重共振之下,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迎来“加速度”,新药上市步伐也驶入快车道。

2020年我国共48个创新药物通过国家药监局(NMPA)的审批,其中进口创新药28个,国产创新药20个(1类化学药14个,中药创新药4个,创新生物制品2个)。而2016年我国获批创新药仅有10个(国产4个,进口6个)。

2021年上半年,中国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8个新药在国内上市(限1类或5.1类,不含中药与疫苗类产品)。在国产获批新药中,抗肿瘤靶向治疗小分子药物领域迎来3个国产一类新药,分别是艾力斯医药开发的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百济神州开发的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和泽璟生物开发的多激酶抑制剂多纳非尼。

此外,在生物医药方面,首款国产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以及首个本土生产的CAR-T产品阿基仑赛诞生也成为业内的焦点。而在上半年批准的26款进口新药中,17款利用了优先审评制度快速通道,占比超过6成。以罕见病用药、附条件批准药品和儿童用药等3种优先审评情形最为常见。

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及资本的推动下,医药研发也出现了过热、伪创新及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问题,热门领域竞争激烈、热门靶点一片红海的趋势已经出现。这也使得整个社会对企业源头创新和差异化竞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直指生物医药行业的“伪创新”问题:限制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优化临床资源分配,有助于推动中国创新药研发逐步进入first in class时代。

眼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拥抱创新已是大势所趋,大浪淘沙之下,传统药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是必由之路。而中国真正的创新药企正加快走上前台,走向全世界,实现“中国药”到“全球新”的真正跨越。

肿瘤早筛早诊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关键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大量国产创新药不断上市,中国患者大量临床上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正不断得到解决。中国患者与发达国家患者同步用上新药的机会不断加大,中国患者的用药成本也开始不断下降。

虽然我国通过持续改革不断推动诊疗技术提升、优质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中国癌症患者五年总体生存率近10年已从30.9%提升到40.5%,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全球癌症数据,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第一,每年新发病例超400万;死亡病例超300万。

导致这一差距背后,除了医药和医疗水平外,体检普及率低、防癌体检不规范、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到中晚期,是我国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生存期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主要癌症病种里,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等患者确诊时大多数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面对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助力肿瘤患者实现精准检测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共同话题。特别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新发癌症比例的持续提升,推动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刻不容缓。

为此,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强调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今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再次明确要求扩大高发癌症筛查覆盖范围,启动县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建设试点。

毫无疑问,在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中国癌症筛查和检测行业将是一片蓝海,对行业企业来说,现在市场、政策、时机都有了,是时候展现各自核心技术的时候了!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