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三季度再现“增收不增利”:营收增长超两成,利润下滑近三成
比亚迪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净利下滑,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宋豆豆 报道 10月28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Z)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3.07亿元,同比增长2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0亿元,同比下滑27.50%;扣非净利润5.18亿元,同比下滑67.17%。比亚迪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净利润下滑,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同时,比亚迪公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数据。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451.92亿元,同比增长38.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下降28.43%。
比亚迪再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目前,比亚迪主营业务包括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以及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
从财务数据看,比亚迪三季度营业成本达1263.54亿元,同比增长51.81%,成本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官方表示这一增长主要是汽车、手机业务增加所致。同时比亚迪在研发上持续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为52.34亿元,同比增长6.99%。
此外,资产负债表中列出,截至9月30日,比亚迪其他应付款项为266.1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92.8亿元增长了186.72%。比亚迪称,这主要是动力电池业务增加所致。比亚迪此前在今年半年报中指出,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的发展面临了更高的挑战。
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导致动力电池企业利润承压。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测算,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动力电池端的成本增加约20%-25%。根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10月29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继续上涨,电解钴涨4000-7000元/吨,石墨化负极涨1000元/吨。此前10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碳酸锂涨2000元/吨,氢氧化锂涨1000-2000元/吨,硫酸钴、钴中间品均涨1000元/吨。
日前一封署名为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到,由于市场变化、叠加限电限产影响,与2020年12月相比,2021年锂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正极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导致综合成本大幅提高。根据原材料价格上涨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上调C08M等电池产品单价。该公司计划,产品含税价格在现行的Wh单价基础上,统一上涨不低于20%。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比亚迪方面求证,相关人士表示“不予置评”。
此外,比亚迪子公司比亚迪电子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比亚迪的利润。同一天比亚迪电子(0285.HK)在港交所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21.57亿元,同比减少50.25%;营收659.35亿元,同比增加27.99%。对此,比亚迪电子表示,第三季度,由于芯片短缺而导致客户需求减弱、波动的局面依然持续,加之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对短期生产的制约,对本集团第三季度的经营和业绩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去年口罩业务被纳入到比亚迪电子,2020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口罩业务收入使比亚迪电子利润大增,导致基数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近三成,但今年以来比亚迪销量表现较为亮眼。2021年1-9月,比亚迪汽车全系销量45.27万辆,同比增长68.32%;新能源汽车销量33.76万辆,同比增长204.29%。乘用车方面,比亚迪问鼎9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其中,旗舰车型汉9月销售10248辆,再次实现单月销量破万,实现连续6个月销量正增长。
不过,尽管比亚迪业绩承压,仍有多家机构表示比亚迪业绩符合预期。上海证券表示,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车龙头,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共振,经营拐点在即,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146、217亿元,同比+44%、+139%和+49%。华安证券也认为,比亚迪销量稳步爬坡,业绩符合预期;同时全面推进新能源化,电池外供提升新的利润点,维持买入评级。
比亚迪三季报公布的第二日,资本市场上A股和港股表现截然不同。10月29日,比亚迪(002594.SZ)报收311.31元/股,上涨1.08%,市值为8907亿元;比亚迪股份(1211.HK)则下跌1.72%至296.6港元/股,市值为8486亿港元。
(作者:宋豆豆 编辑:张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