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更新、经营城市品牌,才能具备持续的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李鹏飞 广州报道
10月27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客户端、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腾讯云联合发布了“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单”。在榜单的评价体系中,除了网络热度、潮生活、产业发展等指标,“城市活力指数”也是重要权重,从经济实力、人口吸引力、交通便利度三方面衡量城市的活力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前十的城市中,有八个也同样进入了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的榜单前十。
“网红城市”与“人才吸引力”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网红城市”的传播效应能够吸引潜在迁居者的目光,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才涌入;但另一方面“网红城市”要想红得长久、守住流量,又必须具有可持续的人才吸引力——在人才过来后,能以充裕的工作机会、有竞争力的薪酬留下人才,如此方可具备真正的城市竞争力,否则终究会成为“过气网红”。
对于不少“网红城市”来说,跟“涨粉”一样快的,还有其“抢人”的速度。以杭州为例,在维持高媒体曝光率、高口碑的同时,近年来其人口净增长及人才流入率都在全国名列前茅。2020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
不过,并非所有的“网红城市”都像杭州一样受到求职者的追捧,宜居与宜业之间往往存在着难以忽略的鸿沟。近年来,很多二三线城市积极发掘自身特色、打造“网红城市”形象,然而除了发展旅游业,这些流量该如何变现、吸引人才长期定居,依然是它们面临的待解难题。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些“网红城市”或许是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但从赚钱谋生的角度,他们不会轻易离开一线城市。
那么,“网红城市”如何实现从吸引人才到留住人才的跨越?“网红城市”是否对于95后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 受访者供图
吸引人才
“网红城市”要内外兼修
“网红城市”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新兴传播社交平台发展而衍生出的人气热词。对于年轻群体来说,“网红城市”也是他们对“诗和远方”向往的文化旅游时尚标签。
“纵观当下典型的网红城市,例如重庆、西安等地,对比之后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自身带有比较浓烈的城市特色。例如依山而建的重庆被称为‘山城’,因地理环境因素,拥有不少城市空间的奇观,如穿楼而过的轻轨以及交叉重叠的立交桥,都成为网红打卡地。”李强认为,要想成为“网红城市”,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并加以传播扩大。
对于“网红城市”来说,流量本身并非最终目的,它们更希望人口和资本能伴随流量一起涌入。“网红城市”的形象营销对于其人才吸引力有何影响?
“一定程度上,城市形象营销有助于城市突出自身特色,也是人才选择城市时的一个必要考量因素。但是,一座城市真正吸引人才的地方,还是在于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等多维要素,这些都需要城市脚踏实地发展产业、提升服务水平、培育文化根基。”李强指出。
李强认为,“网红城市”应注重内外兼修。一方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对外讲好城市故事,传播好城市声音,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业再发展、网红的魅力再大,城市发展还是要将民生经济和文化创新相互结合。立足当下,城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满足人才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才能有持续的虹吸效应。”
愿意去一个城市旅游,不等于愿意在此定居就业。不少人认为非一线的“网红城市”工作机会有限、薪酬水平偏低,还是更倾向去一线城市工作。“虽然不少‘网红城市’看起来非常美好,但多是城市局部面貌的展现,在城市整体建设和城市规划方面,与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短板。”李强提醒。
他认为,非一线的“网红城市”若想留住人才,而不是成为人才往一线城市跳槽的中转站,必须将城市特色与产业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创新转型。
一方面在政策上可以不断加大对人才项目的投入力度,培育创意人才企业,同时不断引进外部高新企业,给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等。
另一方面实施人才计划,以最大诚意、最高礼遇、最优服务引育人才。让城市变为一片既可以让人才安放梦想、施展抱负的热土,也成为一方投资兴业、成就事业的福地。
“网红”与“人才”兼得的城市样本
“网红城市”与“人才吸引力”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网红城市”的传播效应能够吸引潜在迁居者的目光,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才涌入;但另一方面“网红城市”要想红得长久、守住流量,又必须具有可持续的人才吸引力——在人才过来后,能以充裕的工作机会、有竞争力的薪酬留下人才,如此方可具备真正的城市竞争力,否则终究会成为“过气网红”。
近年来杭州的异军突起就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在保持高媒体曝光度、高口碑的同时,又能吸引职场人持续涌入。在“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单”中,杭州的排名高居第三,较去年跃升两位。在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单中,杭州排名高居第二,仅次于北京。
“杭州突出的人才吸引力与它‘网红城市’的形象传播会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还是它以互联网、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李强强调。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14.6%,均高于杭州市当年的GDP增速6.8%。2020年杭州流入人才的29.5%流向了“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其中,10.9%流向该行业中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二级行业,均高于其他重点城市。
据李强介绍,从人才流向看,杭州的人才流入明显大于流出,人才净流入占比连续三年居全国之首。杭州的薪酬也较有吸引力,在十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在13个主要行业中,杭州薪酬有1个位列第二,3个位列第三,8个位列第四。
不过,在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杭州排名则降为第五,排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之后。
李强解释,名次的变化主要与调研方向和统计指标有关系,参考指标不同,结果也不同。“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衡量的是整体职场人在“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净流入”等方面的加权结果。杭州排名靠前,主要是在整体职场人的“人口净流入”指标中优势突出,且这项权重占比为20%,带动整体排名高居第二。
而“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则选取了95后年轻人更感兴趣的指标,它综合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和“每百万人电影院数量”及智联平台上95后人群的流动数据而构建分析模型。
“在长期的积淀方面,如在人才流入和每万人专利授权等数量上,杭州还是略低于发展时间更久的广州。”李强指出。
的确,在“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单”的分榜单——“城市活力指数”排名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排名结果显示,广州排第一,其次是深圳、上海、北京、成都、杭州。
“城市活力指数”主要是从经济实力、人口吸引力、交通便利度三方面综合衡量。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尽管GDP总量和人口规模不及北京、上海,但广州增长潜力明显,GDP近三年名义增长率达到25.9%,在一线城市中位居首位;常住人口近三年增长率高达28.82%,仅次于深圳,远超京沪;交通方面无论是市内地铁建设还是城际间机场航班、高铁、高速公路,广州都优势明显。
95后择业择城,不仅关注薪资
越能吸引年轻人的城市,也就更充满活力,未来才更具发展潜力。
每个城市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吸引、留住年轻人。那么,以95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在择业择城时,看中的到底是什么?
智联招聘在报告中提到,95后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李强指出,这种择业取向体现出95后身上多元、开放、自信的时代特征。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现在的95后大多自我意识强烈,对新事物有较高的接纳度。与老一辈钟情于“铁饭碗”不同,他们更乐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追求自己的价值感。
他进一步分析,95后大多生活环境相比父辈更优越,再加上当下开放的大环境,他们对自身生活幸福程度越来越关注,更加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工作上他们也不满足于一成不变,更加注重自我成长的空间;在就业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拥抱彰显个性的灵活就业方式,将个人兴趣发展为自己的工作。
“95后择业时关注的领域更丰富、更注重精神需求,这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时代缩影,相信这批‘没太多负担’的95后,能在职场中创造70后、80后们不一样的价值。”李强表示。
至于城市的“网红”特质对95后是否吸引力更大,他认为,这并不具备直接影响,但是有针对性地采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传播方式,肯定会增强95后在择业时的好感。
想要从本质上吸引年轻人流入,李强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向外研究年轻人的需求,向内挖掘城市的供给,让城市的供给侧尽可能与年轻人的需求侧相吻合,包括产业发展机遇、住房政策、生活配套等方面。
“网红城市”要实现长红也是如此,对人才的持续吸引力是一个必要条件。
“‘网红城市’让人眼前一亮,是因为有滤镜的修饰,但是当去掉滤镜,‘网红城市’能否继续红下去,靠的就不再是流量,而是真正的城市实力;而城市想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实力。”李强认为,“网红城市”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更新、经营城市品牌,才能具备持续的竞争力。
(作者:李鹏飞 编辑:谭婷)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