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 去掉滤镜后的“网红城市”想要长红,要靠人才实力

潮经济李鹏飞 2021-10-31 14:07

“网红城市”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更新、经营城市品牌,才能具备持续的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李鹏飞 广州报道

10月27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客户端、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腾讯云联合发布了“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单”。在榜单的评价体系中,除了网络热度、潮生活、产业发展等指标,“城市活力指数”也是重要权重,从经济实力、人口吸引力、交通便利度三方面衡量城市的活力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前十的城市中,有八个也同样进入了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的榜单前十。

“网红城市”与“人才吸引力”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网红城市”的传播效应能够吸引潜在迁居者的目光,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才涌入;但另一方面“网红城市”要想红得长久、守住流量,又必须具有可持续的人才吸引力——在人才过来后,能以充裕的工作机会、有竞争力的薪酬留下人才,如此方可具备真正的城市竞争力,否则终究会成为“过气网红”。

对于不少“网红城市”来说,跟“涨粉”一样快的,还有其“抢人”的速度。以杭州为例,在维持高媒体曝光率、高口碑的同时,近年来其人口净增长及人才流入率都在全国名列前茅。2020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 

不过,并非所有的“网红城市”都像杭州一样受到求职者的追捧,宜居与宜业之间往往存在着难以忽略的鸿沟。近年来,很多二三线城市积极发掘自身特色、打造“网红城市”形象,然而除了发展旅游业,这些流量该如何变现、吸引人才长期定居,依然是它们面临的待解难题。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些“网红城市”或许是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但从赚钱谋生的角度,他们不会轻易离开一线城市。

那么,“网红城市”如何实现从吸引人才到留住人才的跨越?“网红城市”是否对于95后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 受访者供图

吸引人才

“网红城市”要内外兼修    

“网红城市”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新兴传播社交平台发展而衍生出的人气热词。对于年轻群体来说,“网红城市”也是他们对“诗和远方”向往的文化旅游时尚标签。

“纵观当下典型的网红城市,例如重庆、西安等地,对比之后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自身带有比较浓烈的城市特色。例如依山而建的重庆被称为‘山城’,因地理环境因素,拥有不少城市空间的奇观,如穿楼而过的轻轨以及交叉重叠的立交桥,都成为网红打卡地。”李强认为,要想成为“网红城市”,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并加以传播扩大。

对于“网红城市”来说,流量本身并非最终目的,它们更希望人口和资本能伴随流量一起涌入。“网红城市”的形象营销对于其人才吸引力有何影响?

“一定程度上,城市形象营销有助于城市突出自身特色,也是人才选择城市时的一个必要考量因素。但是,一座城市真正吸引人才的地方,还是在于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等多维要素,这些都需要城市脚踏实地发展产业、提升服务水平、培育文化根基。”李强指出。

李强认为,“网红城市”应注重内外兼修。一方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对外讲好城市故事,传播好城市声音,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业再发展、网红的魅力再大,城市发展还是要将民生经济和文化创新相互结合。立足当下,城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满足人才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才能有持续的虹吸效应。”

愿意去一个城市旅游,不等于愿意在此定居就业。不少人认为非一线的“网红城市”工作机会有限、薪酬水平偏低,还是更倾向去一线城市工作。“虽然不少‘网红城市’看起来非常美好,但多是城市局部面貌的展现,在城市整体建设和城市规划方面,与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短板。”李强提醒。

他认为,非一线的“网红城市”若想留住人才,而不是成为人才往一线城市跳槽的中转站,必须将城市特色与产业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创新转型。

一方面在政策上可以不断加大对人才项目的投入力度,培育创意人才企业,同时不断引进外部高新企业,给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等。

另一方面实施人才计划,以最大诚意、最高礼遇、最优服务引育人才。让城市变为一片既可以让人才安放梦想、施展抱负的热土,也成为一方投资兴业、成就事业的福地。

“网红”与“人才”兼得的城市样本

“网红城市”与“人才吸引力”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网红城市”的传播效应能够吸引潜在迁居者的目光,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才涌入;但另一方面“网红城市”要想红得长久、守住流量,又必须具有可持续的人才吸引力——在人才过来后,能以充裕的工作机会、有竞争力的薪酬留下人才,如此方可具备真正的城市竞争力,否则终究会成为“过气网红”。

近年来杭州的异军突起就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在保持高媒体曝光度、高口碑的同时,又能吸引职场人持续涌入。在“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单”中,杭州的排名高居第三,较去年跃升两位。在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单中,杭州排名高居第二,仅次于北京。

“杭州突出的人才吸引力与它‘网红城市’的形象传播会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还是它以互联网、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李强强调。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14.6%,均高于杭州市当年的GDP增速6.8%。2020年杭州流入人才的29.5%流向了“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其中,10.9%流向该行业中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二级行业,均高于其他重点城市。

据李强介绍,从人才流向看,杭州的人才流入明显大于流出,人才净流入占比连续三年居全国之首。杭州的薪酬也较有吸引力,在十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在13个主要行业中,杭州薪酬有1个位列第二,3个位列第三,8个位列第四。

不过,在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杭州排名则降为第五,排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之后。

李强解释,名次的变化主要与调研方向和统计指标有关系,参考指标不同,结果也不同。“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衡量的是整体职场人在“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净流入”等方面的加权结果。杭州排名靠前,主要是在整体职场人的“人口净流入”指标中优势突出,且这项权重占比为20%,带动整体排名高居第二。

而“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则选取了95后年轻人更感兴趣的指标,它综合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和“每百万人电影院数量”及智联平台上95后人群的流动数据而构建分析模型。

“在长期的积淀方面,如在人才流入和每万人专利授权等数量上,杭州还是略低于发展时间更久的广州。”李强指出。

的确,在“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单”的分榜单——“城市活力指数”排名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排名结果显示,广州排第一,其次是深圳、上海、北京、成都、杭州。

“城市活力指数”主要是从经济实力、人口吸引力、交通便利度三方面综合衡量。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尽管GDP总量和人口规模不及北京、上海,但广州增长潜力明显,GDP近三年名义增长率达到25.9%,在一线城市中位居首位;常住人口近三年增长率高达28.82%,仅次于深圳,远超京沪;交通方面无论是市内地铁建设还是城际间机场航班、高铁、高速公路,广州都优势明显。

95后择业择城,不仅关注薪资

越能吸引年轻人的城市,也就更充满活力,未来才更具发展潜力。

每个城市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吸引、留住年轻人。那么,以95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在择业择城时,看中的到底是什么?

智联招聘在报告中提到,95后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李强指出,这种择业取向体现出95后身上多元、开放、自信的时代特征。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现在的95后大多自我意识强烈,对新事物有较高的接纳度。与老一辈钟情于“铁饭碗”不同,他们更乐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追求自己的价值感。

他进一步分析,95后大多生活环境相比父辈更优越,再加上当下开放的大环境,他们对自身生活幸福程度越来越关注,更加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工作上他们也不满足于一成不变,更加注重自我成长的空间;在就业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拥抱彰显个性的灵活就业方式,将个人兴趣发展为自己的工作。

“95后择业时关注的领域更丰富、更注重精神需求,这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时代缩影,相信这批‘没太多负担’的95后,能在职场中创造70后、80后们不一样的价值。”李强表示。

至于城市的“网红”特质对95后是否吸引力更大,他认为,这并不具备直接影响,但是有针对性地采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传播方式,肯定会增强95后在择业时的好感。

想要从本质上吸引年轻人流入,李强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向外研究年轻人的需求,向内挖掘城市的供给,让城市的供给侧尽可能与年轻人的需求侧相吻合,包括产业发展机遇、住房政策、生活配套等方面。

“网红城市”要实现长红也是如此,对人才的持续吸引力是一个必要条件。

“‘网红城市’让人眼前一亮,是因为有滤镜的修饰,但是当去掉滤镜,‘网红城市’能否继续红下去,靠的就不再是流量,而是真正的城市实力;而城市想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实力。”李强认为,“网红城市”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更新、经营城市品牌,才能具备持续的竞争力。

(作者:李鹏飞 编辑: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