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防控出现新变化?核酸单基因阳性、时空重合、24小时核酸检测……

21新健康朱萍,实习生彭欣怡,胡冰月 2021-11-01 21:47

总体来说,要求更严、反应更迅速、能力更全面、免疫覆盖更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实习生 彭欣怡 胡冰月 北京报道 本轮因旅游活动引起的疫情仍在扩散中。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10月3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3例,本土病例59例;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4例,其中境外输入17例,本土7例。

此外,11月1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提醒信息,正在京外出差、旅游等未返京人员要做好旅途、就餐等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密切关注国内各地区疫情信息,如与目前国内已报告病例的公布行程有时空重合,请立即向社区(村)、单位、宾馆报告行程,就地自我隔离不外出,并配合各项管控措施。

所谓时空重合是疾控系统的专业术语,具体指同一社区、同一商超、同一车站机场等。此前10月25日,北京首次提出施行“时空重合”的防控措施。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有中高风险地区或有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地级市旅居史的,或与目前国内已报告病例公布行程有时空重合的,要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社区(村)、宾馆报告行程,配合各项管控措施。

对于暂缓多久才能回京?据了解,对于在时空重合中高风险区人员,需要暂缓14天,并持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方能返京。

今年以来,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先后发生了多轮散发新冠疫情。随着小范围疫情的不断发生,我国的疫情防控措施也在发生变化,总体来说,要求更严、反应更迅速、能力更全面、免疫覆盖更广。

10月25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当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在10月3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解读称:“我们要求核酸检测机构要向社会提供24小时检测服务,原来对‘应检尽检’要求4-6小时以内反馈检测结果,现在我们要求对于‘愿检尽检’的人群也要力争在6小时以内及时反馈结果。”

目前,多地下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核酸检测机构布局、核酸检测结果等待时长等服务也都不断完善。但另一方面,新冠核酸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一直是伴随疫情防控的一大热门话题。一位检测行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核酸检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学过程,需要检测的靶标越多,用到的原料越复杂,相互干扰也越大,因此会影响灵敏度,导致“假阴性”。靶标越多,扩增出DNA产生污染的概率也越大,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也就大了。 

除了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和质量之外,加强新冠疫苗接种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国内众多省份已启动新冠加强针接种,并同步启动部署针对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向社会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

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中,我国外防输入形势严峻。国内部分地区出现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疫情防控仍待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是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关键,对于及时发现传染源、降低传染风险、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9月17日,据国家医保局官微消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份各省集中下调公立医院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单人单检从每人份120元以上降至80元左右。由此,国家医保局开始指导各地医疗保障部门降低公立医院核酸检测价格,在上述价格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疫情防控和社会运行成本。

近日,包括北京、甘肃在内的多省份已下调核酸检测价格。自10月26日起,北京将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样本价格由80元降低至58元/次,5样本、10样本混合检测价格同步由每样本30元、20元降低至18元、13元。10月27日起,甘肃也下调了核酸检测价格。依照新标准,疾控检测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项目(1∶1 单样检测)最高限价由 60 元/人次调整为 57 元/人次,(5∶1 混样检测)最高限价由 23 元/人次调整为 22 元/人次,(10∶1 混样检测)最高限价由 15 元/人次调整为 13 元/人次。而在此之前,内蒙古、浙江、山西、广东、江西等省份也都下调了核酸检测价格。

除了价格下调,核酸检测机构布局、核酸检测结果等待时长等服务也都不断完善。

10月25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当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各级疾控机构等,均应当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并提供检测服务。

具体而言,《通知》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核酸检测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核酸检测机构合理布局,对其实行网格化设置管理;核酸检测机构要向社会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尤其对“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要力争在6小时之内报告结果。

在10月3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解读《通知》称,本次提高核酸检测服务便利程度的要求聚焦“三化”,即布局的合理化、信息的公开化、和服务的便利化。她表示:“我们要求核酸检测机构要向社会提供24小时检测服务,原来对‘应检尽检’要求4-6小时以内反馈检测结果,现在我们要求对于‘愿检尽检’的人群也要力争在6小时以内及时反馈结果。”

为了落实政策要求,不少城市已增设了24小时“愿检尽检”服务核酸检测机构。10月27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49场新闻发布会上,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目前,北京全市已确定40家可提供24小时“愿检尽检”服务核酸检测机构,保证了每个区不少于2家;为提升检测效率,明确发热门诊4至6小时、重点人群6小时以内、其他人群12小时以内出具核酸检测结果,核酸检测数据第一时间上传北京健康宝。

自10月28日起,上海市首批21家医疗机构也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保证每区至少有1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市民提供服务。根据实际需求,各区逐步安排其他核酸检测机构提供24小时服务。此外,天津、广州、成都、重庆等城市24小时“愿检尽检”核酸检测服务,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向群众推送检测结果。

出现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单阳性

11月1日17点,朝阳区接昌平疾控部门通报,2名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分别呈阳性和单基因阳性,其活动点位涉及花家地实验小学朝来校区和陈经纶中学分校。

什么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单阳性?

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规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实时荧光RT-PCR鉴定,主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中开放读码框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ORF1ab)和核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一般情况下,阳性患者的ORF1ab和N基因同时阳性,但也会出现ORF1ab或N基因某一个阳性,称为单阳性。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单阳性的病例,仍然需要再次取样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来判断是否为病例阳性。

据上述指南规定,在实验室确认一个病例为阳,满足以下条件: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个靶标(ORF1ab、N)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

近两年以来,我国核酸检测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新冠核酸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一直是伴随疫情防控的一大热门话题:有出现做了多次核酸检测才确定阳性的情况;也有做出“阳性”后,全民动员找密接者,结果发现是实验室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的乌龙事件。

记者查阅官方对核酸检测的相关指南中明确规定,推荐采用双靶检测。

对此,有专家指出,这个规定是造成“假阳”和“假阴”的原因之一。靶子越多,越容易命中,这是个生活中的常规逻辑,听起来没毛病,但涉及到科学技术细节,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检测行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核酸检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学过程,需要检测的靶标越多,用到的原料越复杂,相互干扰也越大,因此会影响灵敏度,导致“假阴性”。靶标越多,扩增出DNA产生污染的概率也越大,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也就大了。所以,检测用双靶,脱靶或误伤的情况也会增加。

疫情以来,防控要求出现层层加码的情况屡有发生。此现象同样出现在核酸检测要求上,“推荐双靶”在有些基层的执行过程中被解读成“必须双靶”。这让原本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的单靶试剂直接被叫停使用,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

疫苗加强针与接种人群扩围同步推进

“目前,我国可以开展核酸检测的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11581家,比去年3月份提高了4.6倍。目前每天能够检测的数量达到单管单检2910万份,比去年3月份提高了22.1倍。”在上述10月3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郭燕红介绍。

在该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也表示,本轮疫情点多、面广、线长。从目前疫情发展态势看,内蒙古额济纳旗自10月25日以来连续4日未再发现溢出外地病例,疫情扩散外溢风险已有效管控。疫情社区传播态势基本得到遏制,下一步将继续强化风险区域管控和核酸检测工作,尽快彻底控制疫情。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10月3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3例;本土病例59例(黑龙江27例,其中黑河市25例、哈尔滨市2例;甘肃10例,其中兰州市5例、天水市5例;河北9例,其中石家庄市7例、保定市2例;内蒙古6例,其中阿拉善盟5例、锡林郭勒盟1例;宁夏3例,均在银川市;浙江1例,在杭州市;江西1例,在九江市;山东1例,在日照市;青海1例,在西宁市),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河北)。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以甘肃为例,截至10月31日24时,甘肃确诊病例已破百。

在此前10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指出,加强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仍旧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而在上述10月30日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称,目前关于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的政策和过去一样,对居民实施免费政策。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是按照单位统一组织来进行实施,或者行业组织统一实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河南、浙江、广东等20余省份已经明确启动加强免疫接种。各地要求在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且都是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接种。

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湖北、云南、福建、湖南、安徽、浙江、河北、海南、广西等多个省份已陆续启动部署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吴良有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继续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3-11岁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力争12月底前完成全程接种……截止到10月29日的数据,已经接种超过353万剂次。”

近日,广东全面启动3-11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称,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儿童组(3-11岁)接种疫苗之后,安全性良好,和12岁以上的成人组一样安全,同时抗体水平也和成年人是一样的,儿童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的耐受性良好。接种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接种部位疼痛。

(作者:朱萍,实习生彭欣怡,胡冰月 编辑:徐旭)

朱萍

高级记者

关注医药大健康领域(上市公司、创新企业), 机械制造、环保等领域。擅长深度调查,开得了挖机。欢迎联系爆料:zhupi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