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在账号权、商标权、品牌权上,都有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诸未静 上海报道
停更3个月后,李子柒状告杭州微念,双方从合作伙伴走到对簿公堂。
11月1日,微念公司公开回应称,自双方合作以来,公司从未干涉李子柒的内容创作,也从未想过、从未控制过任何李子柒的相关平台账号。一年多前,微念公司就提出与李子柒的股权计划与合作模式方向,并在股东同意下签署相关股份安排、合作费用的协议方案,曾多次与李子柒就股权等权益事项展开沟通,但未有实质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纠纷除了让市场再次关注到KOL与MCN之间的矛盾外,还凸显了更复杂的知产分割问题,因为双方合作模式与一般网红不同:李子柒(李佳佳)负责内容制作,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要的商业模式是选择将“李子柒”和这个IP转化为品牌进行运作。譬如李子柒旗舰店的实际运营方,并不是李子柒,而是杭州微念。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浙江省法学会竞争法学研究会理事王琼飞分析,李佳佳作为红人涉及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如视频内容、账号等。而李子柒品牌层面涉及知识产权中的商标和专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查询中国商标网发现,此前“杭州微念申请李子柒商标被全部驳回”这一热搜更像是一个“乌龙”事件。转让信息显示,杭州微念已于今年3月19日,把名下所有“有效”的“李子柒”商标都转让给了四川子柒。
“当一个IP成为一个品牌之后,品牌价值与IP个人应当辨析来看。”王琼飞指出,因为IP个人的价值不论从客观实际还是从主观角度来看,都是存在局限性的,健康的品牌运作应当按照正常运营企业的长久规划出发。如果双方运作的是新品牌名字,就不易发生如此产权纠缠的矛盾。
谁控制着“李子柒”系列商标?
10月25日,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子柒”)与刘同明、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微念”)相关案件新增立案信息,一审原告为四川子柒,一审被告为杭州微念,刘同明。经办法院为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股东信息显示,四川子柒由杭州微念和李佳佳(李子柒)分别持股51%、49%。
随后,“杭州微念申请李子柒商标被全部驳回”成为热搜话题。消息称,杭州微念申请的李子柒商标均被驳回,商标流程状态变更为无效、等待驳回复审等,分类涉材料加工、餐饮住宿等。
不过,多位知产律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提醒,这种表述可能是一种误解。本次上热搜被驳回的21件商标,是杭州微念于2019年12月申请的。
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最早的“李子柒”商标申请于2016年8月29日,申请人为四川子柒,分别申请五个类别:3、5、29、30、35。这五个商标都顺利注册了。此后,包括杭州某课外投资管理公司等搅局者开始抢注“李子柒”商标,均被异议无效或者驳回。
2017年9月5日,四川子柒进行了第二轮申请,类别为21、41、32。同日,杭州微念申请的3个“李子柒”商标被驳回。当年10月24日至12月1日,四川子柒对“李子柒”商标进行全类防御性申请。
第一批“李子柒”商标的商标详情页和流程页显示,“李子柒”商标曾发生过转让,于2020年3月19日申请转让,6月17日转让成功,不过详情页并未显示转让前的申请人。
21记者进一步查询中国商标网的商标转让公告,结果显示,2016年8月29日申请的第一个“李子柒”商标,是由杭州微念转让而出。根据申请/注册号多次查询可知,杭州微念在今年3月19日把名下所有的“有效”的“李子柒”商标都转让给了四川子柒,而把当初被驳回无效的商标留在了自己名下。
中国商标网查询结果。
“从四川子柒可以起诉大股东杭州微念来看,李佳佳应该(对商标)也具备相当的实际控制权。”王琼飞认为。
“李子柒”IP的商业化运营
李子柒与微念之间矛盾,也牵扯出了一个敏感的商业话题:IP与运营公司如何合理绑定;开发个人IP消费品后如何高效且长期成长?
工商信息显示,杭州微念成立于2013年2月,注册资本约776万余元,经营范围含品牌管理、互联网销售、文化娱乐经纪人服务等,其法定代表人、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为刘同明。据杭州微念官方描述,起初,微念关注到李子柒女士的作品,向其发出合作邀约。经过沟通接洽,双方达成协议,于2016年9月开始合作,公司为其提供微博资源推广服务,李子柒女士借以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内容创作当中。
2017年7月,李子柒与微念更换合作模式,合约模式转合资公司模式,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佳佳持股49%,杭州微念持股51%),筹备李子柒品牌,携手运营。
2018年8月初,李子柒微博账号官宣“李子柒旗舰店”正式营业。当月底,微念方面给出的公开数据是:旗舰店总销量超过20万件,并在传统滋补类目等多个垂类中拿到了交易指数第一的成绩。
不过,虽然双方共同打造了李子柒品牌,李子柒品牌IP的运营归属却并不清晰。李子柒天猫旗舰店、李子柒YouTube账号等重要的变现账号,是杭州微念在签约后以公司名义完成注册。严格来说,和李佳佳并无直接关联。
10月22日,李子柒在接受央视访谈时表示,谈到“李子柒”这一IP的市场价值:“我是挺想保护它的,甚至我不想让它有太高的商业价值。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双刃剑,而我想要保护的仅仅是这个名字而已。”
10月29日,一位曾尽调过杭州微念的投资圈人士向21记者透露,杭州微念近几年都处于亏损状态,业务还在成长早期。他还表示,股份方面的分配比较意外,“杭州微念应该分配给李佳佳一些股份,或许未洽谈一致。”
如何在早期规避风险?
11月1日,微念微博发文回应与李子柒股权纷争情况说明。其中提到,第一,微念公司早在一年多前就提出李佳佳的股权计划和合作模式方向,但未有实质性进展。第二,微念从未想过、未控制过任何@李子柒的相关平台账号。第三,微念对公司与李佳佳在李子柒IP、品牌方面的分工做了详细的说明。第四,微念希望与李佳佳就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进行持续坦诚的沟通。
“我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再做评价。”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杭州办公室曾祥欣律师提醒,我们能够见到的大部分消息都是来自对于节目停更、商标注册情况、四川绵阳法院的立案信息以及当事双方非正式的言论的猜测,对于商业化运营的经过、细节以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纠纷,相关知识产权的取得和流转情况都没有完整了解清楚。
作为网红与MCN机构合作的“大纲”和法律保障,合作协议的签署至关重要。他分析,如果能在合作的最初即在相对公平合理的条件下,尽可能量化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并对知识产权的归属、收益分配方式进行清晰的约定,无疑将降低后续合作中产生纠纷的风险。
王琼飞律师具体指出,针对李子柒等红人自行创作完成的作品及账号,首先要对合作协议做清楚约定,如网红的收益部分需如何实现与NCN机构的分配。二来,MCN机构应当做清楚账目,在网红解约时要求其对MCN机构的投入及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再者,应当前期约定谁拥有网红账号的运营权,需及时的保存数据,作为后期纠纷的证据材料。
又如杭州微念这样的MCN机构,后期在品牌商业化运作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商标和专利,应在前期完整约定所有权及运营权放在MCN公司,但可约定合理的分润方式。他指出,在打造个人IP与消费品牌的过程中,需在知识产权上将两者做一个严格的区分,二者之间虽然关联,利益分配合理性也完全不同。
曾祥欣分析,在李子柒IP中,哪些部分是IP的核心价值也需要仔细进行甄别并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只有确保了创作核心的利益,才能确保IP长红,但相关支持方也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双方才能长期稳定的合作。
热门网红IP散伙也有先例。2020年10月,导演张小策宣布正式退出系列短剧《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团队。之后,朱一旦更新的视频数据不断下滑。张小策另起炉灶更新的视频,同样没有找到新的方向。
李子柒与杭州微念会握手言和,还是各自另起炉灶,此事走向仍有待观察。
(作者:诸未静 编辑:曹金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