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还是突破“卡脖子”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占比扎实迈向共同富裕,都离不开小微企业在创业、创新、创富方面的巨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 11月3日,在“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主论坛上,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做主旨发言时指出,普惠金融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坚持“专营化、特色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目前,我国约有1.46亿市场主体,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具有“56789”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
杨书剑认为,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还是突破“卡脖子”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占比扎实迈向共同富裕,都离不开小微企业在创业、创新、创富方面的巨大作用。
坚持“四化方向”
截至今年9月末,北京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253亿元,同比增长39.5%;普惠金融贷款户数超15万户。杨书剑介绍称,自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就确立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定位,坚持专营化、特色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做优、做细、做大。
一是坚持专营化定位。目前,北京银行在总行、分行层面都设有普惠金融部,在支行层面设立59家小微特色支行,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加大FTP优惠力度、打造专业团队,全面加快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二是坚持特色化驱动。发展中,北京银行积极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总行设立科技创新金融中心、文化金融中心,全行共设立26家科技特色支行、22家文化特色支行、3家文创专营支行,累计为3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7000亿元,为9700余户文创企业提供资金超3600亿元。
特别是,北京银行积极服务新三板改革和北交所发展,服务北京地区新三板企业近600家,全国22%、北京市75%的新三板精选层和创新层挂牌企业都是北京银行客户。
三是坚持数字化转型。北京银行积极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浪潮,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渠道端,推出了“北京银行京管家”普惠金融APP,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管家式”服务;产品端,打造“京信链”“银税贷”“普惠速贷”等线上贷款产品,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将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提升至分钟级。
运营端,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特点,打造“线上信贷工厂”模式,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业务批量快速审批;推出“银担在线”系统,实现与担保公司线上无缝对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四是坚持生态化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世界性难题,需要坚持生态化发展视角,发挥好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几家抬”的合力,构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发展中,北京银行积极参与普惠金融生态建设。深化与监管部门合作,累计运用人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贷款425亿元,惠及数千家小微企业,被人行营管部评价为“在北京地区法人银行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深化与政府部门合作,与税务部门开展“银税互动”合作,与北京市文资中心携手打造“文信贷”文化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与北京市委宣传部、西城区政府、中国版保中心共建北京版权资产管理与金融服务中心。深化与政策性银行“转贷款”合作,将政策性银行资金成本优势和北京银行渠道服务优势结合起来,累计开展转贷款业务282亿元,服务小微客户7600余户。
聚焦三大方面
面向未来,杨书剑表示,围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10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伴随科创板、北交所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的落地,资本市场在支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也需要积极把握政策机遇,通过“投贷联动”、并购贷款、设立理财子公司等方式,深度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适配的金融服务。
二是围绕“短小频急”特点,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过去20年来,消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个人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大量的行为数据,为个人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20年,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串联起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价值网络,让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频度高效运转,这也将进一步放大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
因此,普惠金融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资金链更好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更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广大小微企业的新需求。
三是落实“敢愿能会”要求,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协同发力。
“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构建起引导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杨书剑提出建议,一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各类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与监管政策的有机衔接,逐步构建起大中小银行、非银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差异定位、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
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和互联互通力度,帮助金融机构提升客户精准画像水平。
同时,进一步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更好发挥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作者:朱英子 编辑:马春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