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2日宣布设立,到11月15日施行业务规则,仅历时两个多月。
为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开市准备工作以“火箭”速度进行中。
对此,市场各方参与者热议不断。多家机构认为,北交所的定位更加聚焦中小公司,未来势必将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入驻,也必将吸引众多资金的目光。不仅对这些企业背靠的行业有推动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对市场情绪的提振。
A股市场总体流动性影响不大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北交所发行上市、再融资、持续监管三件规章以及相关的十一件规范性文件,配套修改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两件规章,制定了挂牌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两件内容与格式准则,并就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安排公开征求意见。
同时,北交所发布上市与审核四件基本业务规则及六件配套细则和指引,上述制度及规则均于2021年11月15日起实施,这意味着企业赴北交所发行上市的制度规则基本齐备。
那么,北交所的设立会对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资本市场迎来新格局。”清和泉资本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是时隔30年,再次成立全国性交易所,这代表着资本市场改革再下一城,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定位提升,政策扶持信号积极,A股长期慢牛有望持续。二是北交所设立之后,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形成了错位发展和互联互通,将大幅夯实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并形成良好的资本生态环境。三是北交所的定位将大幅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和发展路径,长期来看有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世诚投资认为,设立新的交易所和当时推出科创板在政策思路上一脉相承,是资本市场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的体现。北交所的推进对于A股市场来说有积极的影响:首先,丰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其次,是制度红利的体现,包括锁定期、发行比例、涨跌幅限制等进一步改革;第三,落实注册制的推进,减少了行政干预,使之更加市场化。
“另外大家可能比较担心对于A股市场总体流动性的影响,我们判断影响不会过于显著。市场对于优质资产的配置需求相对旺盛,如果有好的标的和投资机会,新的资金会持续涌入。”世诚投资补充道。
私募瞄准投资机会
北交所开市在即,私募机构如何看待其中的投资机会?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我们认为北交所更多还是定位在以更小市值的创业型、科技型企业为主,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相关上市公司更向上游拓展,向成长周期中的初期来进行布局。所以从整体来看,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可能风险更大,不确定性更高,波动也会更大。但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机构的研究价格会得到更大程度地凸显,经过深入研究之后的优质企业,其未来成长空间也更大,投资可能带来的回报也更大。”
“所以,我们认为北交所的定位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拓展,北交所对于真正有研究能力的机构也是一个可掘金的宝藏。”不过,胡泊也指出,北交所成立初期,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可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风险。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整体市场风险也是比较大的,需要有专业机构来进行参与。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北交所的开市使精选层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升,对服务中小企业的能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将打破机构投资者投资新三板精选层的政策屏障,改善市场流动性,为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和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大程度的便捷,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是重大利好。”
对于私募机构开拓北交所业务方面,贺金龙补充道,可以通过专业的投研分析能力,结合国家的政策方向,挖掘“专精特新”小巨人们的投资机会。不仅对这些企业背靠的行业有推动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对市场情绪提振,以及由交易量增长带来的对券商板块的利好。
此外,清和泉资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三个方向:一是随着北交所的制度不断落地,融资、交易和服务方面将直接利好相关金融结构的发展,投行能力强、中小企业储备和服务能力强的券商将得以发展。二是精选层挂牌的企业平移至北交所,66家公司将受到市场一定的追捧,优质的公司有望部分重估。三是随着北交所的改革深入,未来有望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的企业,这是未来长期的投资方向之一。
记者 何思
(作者:证基风云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