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圆桌会丨当极氪按下加速键:吉利的新能源之路如何突围?

汽车新商业地理宋豆豆 2021-11-05 17:27

从“安总”到“聪聪”,安聪慧“变”了,其带领的极氪汽车也在主动求变,加速向用户型企业转型。

品牌成立七个月,估值逼近90亿美元的极氪汽车加速前进,即将步入新的阶段——10月19日,ZEEKR 001量产车型在宁波杭州湾极氪智慧工厂正式下线。10月23日,ZEEKR 001正式开启交付。从横空出世到量产下线,再到首批用户交付,极氪用行动诠释着“极氪速度”。

“服务好每一位用户是极氪的初心和使命。‘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的全场景覆盖’,一直是极氪所坚持的理念。极氪会始终如一,在打造用户企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广大用户走得更近,共创极致体验,共享极氪生活。”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如是表示。

作为脱胎于传统车企,但坚定朝着用户型企业转型的全新品牌,在今年“芯片荒”“电池荒”对供应链造成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极氪的如期交付意义重大。然而在关注与争议中,安聪慧口中目前“年轻的”“不完美的”极氪将如何探索,破茧成蝶走向完美?

站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潮头,吉利汽车以大象转身的开放姿态,全面拥抱智能电动化时代。如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树立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龙头企业的位置,是正在转型的吉利接下来面对的重要课题。极氪的出现,无疑是吉利对自身新能源业务结构的重塑。

近日“智能吉利2025”战略发布,其目标是到2025年,年销量达到365万辆(极氪占65万辆),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需要思考的是,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极氪能否撑起吉利的新能源“野心”?

9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策划推出的“大国创新之汽车产业的崛起”大型专题活动之一——2021“大国汽车创变之旅”系列走访正式启动,首站便来到极氪智能科技,对宁波杭州湾极氪智慧工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调研走访,并对话极氪CEO安聪慧,揭秘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解码极氪汽车的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新能源汽车和中国品牌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从以往的西装革履到如今的牛仔裤和运动鞋,从“安总”到“聪聪”,安聪慧“变”了,其带领的极氪汽车也在主动求变,加速向用户型企业转型。将近三个小时的沟通中,聪聪的情绪经历了明显的起伏:从一开始的“放不开”,到趋于平静,再到敞开心扉。而他重复最多的词语一是“用户”,二是“头疼”。“头疼如何实现更多交付”“头疼如何培训极氪伙伴,与用户共创”“第一轮融资引入5家企业已是极限,头疼得罪了很多投资者”“头疼芯片问题”……

显然,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浪潮呼啸而来,作为传统汽车企业向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企业转型的样本,极氪究竟有着怎样的积淀和规划?作为吉利在关键时刻的转型,独立于大吉利之外的极氪品牌究竟能否成功?转型期面临哪些痛点和难点?针对这些疑问,我们希望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圆桌对话,一探究竟。

本场圆桌对话由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主编何芳主持,对话嘉宾包括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江淮汽车原董事长、中汽咨询委委员左延安,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以及凯辉基金合伙人李贸祥。

吉利转型进入关键时刻,极氪必须独立

主持人:极氪为什么要独立?为什么要选择在今年这个时间节点从吉利拆分出来?

安聪慧:一个企业主要有三端(产品端、用户端、资本端),首先产品端,智能电动时代许多开发理念、流程、体系、标准和传统汽车是不同的。传统汽车交付那刻的产品是最完美的,产品定义、验证、试验、规划等全部做完,用户买车以后发票一开钱一交,就是二手车了。但智能电动时代不同,交付的那刻才是新里程的开始,我们要直接面对用户,要应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化,比如软硬件的迭代等。

其次用户端,原来主机厂通过经销商、4S店再到用户,实施区域性管理,但目前用户端的范围扩大了很多,包括品牌店、空间店、交付中心的铺设,也要延展至二手车、补能体系等领域。

资本端方面,智能电动并非传统制造型企业,而是科技型企业。和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对企业的战略规划、产品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变化,同时也能带入资本。在Pre-A之前,极氪准备了七年,没有拿市场的一分钱,得益于庞大的吉利汽车或控股集团孵化与培育的极氪产业链生态圈,现在极氪进入资本市场是为了下一刻的发展做好准备。

主持人:各位专家对极氪独立出来怎么看?上午参观了极氪智慧工厂和威睿电池厂,感受如何?

付于武: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吉利走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必须要有极氪出来,独立于原来的大吉利之外,这条路非常残酷、竞争非常激烈,但必须要走。作为吉利在关键时刻的转型,极氪能否成功,某种意义上不光是吉利的事,对很多整车OEM,包括一些民营企业是标杆作用的存在。

电动智能化的转型,在这个时代、这个时期、这个节点选得非常好,以前是有争议有不同声音的,产业内有不同意见的。但到今天,在双碳目标下,我们有着最高逻辑遵循时必须转型,这是对形势的看法。国际上的大趋势、中国的历史节点使得极氪一定要区别于传统的吉利,要在电动化上走出一条路来。

左延安:传统车企如何将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组织和资本结构的变革摒弃掉,重构资本结构,变革文化的模式,创造新的模式,值得思考。传统企业的文化,特别是民营企业并非都很健康,需要洗涤变革。极氪把吉利多年积淀的制造中对产品、技术、市场、用户需求的理解带入,这个大厦的基础是坚实的。

今天我看了极氪工厂和威睿电池厂,有几点感受:第一,四年时间结合境内外很多优秀的工程师做出浩瀚架构很了不起,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研发能力已站到全球行业靠前。第二,极氪涉足了三电系统、电驱动系统、控制系统软件等,BMS、VCU、MCU也在自己做,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第三,两个工厂传承了吉利对品质控制的基因,尤其对于安全性的考量非常重视。

张君毅:今天有幸参观极氪工厂和威睿电池厂,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属于行业领先,三电体系非常完备,其准备程度比蔚小理当时上市时要充分很多,尤其是绿色环保以及光伏这方面非常吸引人。目前消费者出现分化,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品牌或车型,蔚小理已初步成型并具备一定规模,但客观来讲,在制造体系以及制造完备度而言,他们有许多要向我们学习的地方。

李贸祥:目前新造车势力也好,极氪这种新企业也好,更多是在打造一个生态。面对数字化浪潮,吉利等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把姿态放低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其实依旧具备话语权,并非像之前只是通过供应链的管理进行控制。从极氪的第一波融资来看,从英特尔、宁德时代、B站等已经看出转型的方向和范畴。除了产品之外,如何搭建生态、如何使生态更丰满,我认为这可能是下一阶段极氪需要关注的点。

驶入第三赛道,极氪坚定向用户型企业转型

主持人:用户型企业直接面对用户,极氪最近有许多风波,在面对用户的过程中极氪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安聪慧:什么叫用户型企业?我认为现在还没有最终定义,直营是朝用户型企业转型的一部分,极氪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我相信最终还是用户说了算,由用户评价。我从事传统汽车行业20余年,现在做极氪,极氪前期的风波对传统汽车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我们坚定极氪就是要转型,要朝用户型企业发展,在过程中不断改进。

现在对于智能电动车,大家都觉得产品越简单化越好,品种数量越少越好。但极氪的思考不是这样,未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很强,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极氪真正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是朝用户型企业转型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达到这一点要有庞大的整套系统来支持,而这套系统是吉利20余年的发展沉淀的一些技术,也是极氪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主持人:极氪从4月15日开始接受订单,到6月15日,订单超出预期,停止小订,只收大定,出于何种考虑?

安聪慧: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造车对用户有一定的了解,半年是很关键的时点,我们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企业,要和用户要讲清楚,交车要在半年之后,所以在6月停止小订,其实无论小订、大定,都要做好服务,这种方式对用户是负责任的。我们内部认为,实事求是,说到做到是最基本的,这是对期望值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

主持人:各位专家如何看待目前车企逐步向用户型企业转型?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君毅:真诚是一切的起点,用户型企业的确要诚实;还有共创,与用户共创,升级产品及服务,跟投资人、合作伙伴共创,将各家的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逐步糅合在一起,这是再进一步的状态。其实现在大家都在探索用户型企业,用户有时候是盲目的,有时也会被误导,需要慢慢磨合与教育,需要付出成本与代价,管理层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忍耐力,要看清楚两类人:一类是真正的对企业有期待的好用户,一类是利用用户推波助澜的人,要过滤清楚。

用户不要面面俱到,所谓用户侧,怎样做用户企业,包括未来极氪要用用户联谊的方式来做,抓住最核心的种子用户,宣传能力特别强,运营这些人进行宣传,比主动去宣传是更好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当然不是恶俗的)就会沉寂。而回到用户企业,极氪最近发生了一些波折,但回过头来看,媒体有关注度是好事,非坏事,只是怎样将这件事循环迭代地往更好的地方去发展,需要思考。 

左延安:用户需求的包容度不可以没有边界,一个商品总是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技术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个产品才是最好的,同时又创造了非常好的效益。有很多研究特斯拉的产品或模式,从根本上来讲是美国文化在特斯拉的体现,鼓励创新,包容失败。这种文化氛围怎么形成,只可能是这个企业创新有不竭动力的,我们要做成像特斯拉那样有文化氛围的公司,不一定非要做成完全一样的产品,可能会做出比其更好的产品与技术。

主持人:安总多次表示极氪驶入第三赛道,汽车业内是否认可这一观点?行业转型升级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

安聪慧:我们将现有的做智能电动车的企业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类是传统汽车企业一定会向智能电动转型,比如丰田、本田、大众、通用、奔驰、宝马等,但品牌不会发生变化;第二类是原来不造车的进入造车领域,比如新势力、以及手机、房地产跨界造车,他们对于用户型企业的认识与理解更多一点;极氪是第三种,极氪的品牌和团队是单独的,组织架构是全新的,团队组成人员和文化也不同。吉利汽车的发展对标管理品质经营,但极氪是共创极致体验的出行生活,要做到产品的全生命管理和用户的全场景覆盖。

10月底交付时,团队70%都是各行各业跨界而来的,另外30-40%是从大吉利体系中选拔出的。吉利在供应端管理、品控、汽车的质量控制、制造工艺等是强项,但在用户端,新进来的人才多元化比例更高,并不局限于汽车行业。

左延安: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竞争格局会发生变化,第一阵营仍是国内外的优强企业转身以后变成了科技化的汽车企业,像丰田、大众,国内的吉利、长城等;第二阵营是以蔚小理等为代表,但这些企业不知道制造业的艰辛与风险,要过生死关。

好技术不等于好产品,好产品不等于好商品,即便有好商品也不一定能做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这一批企业中有一部分会倒在从产品到商品的过渡中。用户感觉是好的,但企业撑不下去了。企业有好商品,但若缺乏持续的战略谋划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对新造车势力的考验。发现、整合、运用资源的能力,这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制造业的基因并非一蹴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制造业转身以后可以持续发展下去,而新造车势力会迈过一些坎。

第三阵营,目前不那么强,但有完整的体系,也有足够的能力的企业,国内外有很多,尤其是我国ICT企业在国内和世界上都有很强地位,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国防资源都很厉害。如果他们在理念、资源,包括组织架构等,特别是资本层面,有非常好的融合,还是有一些机会的。

从时间维度来看,汽车产业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繁到简、极简,是螺旋上升的,过去是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的单缸机到后来的内燃机,所有的技术都集中在汽车上,很复杂。特斯拉Model S出来后,原来汽车可以做得如此简单。

极氪的隐忧和挑战

主持人:“芯片荒”对极氪汽车的交付影响大吗?

安聪慧:我们在努力想办法实现更多交付,因为自身条件已具备了,完全取决于芯片(极氪有7颗最重要的都是全球首发芯片),前两天我还在工厂,每天早晚都要检芯片,和美国、欧洲多方沟通,一切为了保供,在当前情况下全球首发的芯片能得到保障非常困难,这也充分体现了极氪产品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吉利与产业链供应商的关系,但总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更大的挑战在于交付,从现在开始到交付之后的两三个月是企业新品牌的巨大挑战,这一关过了就好办了,这一关过不了就很麻烦。我现在最头疼的一是尽量能有更多的交付数量,二是很多人能早点拿车,如果芯片能有更好解决方法的话,这个时间就会缩短。从大的角度讲,芯片短缺问题要想解决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尤其是高端的智能电动车应用的芯片数量更多,复杂度更高。

主持人:大变革时代,目前极氪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付于武:吉利的品牌过多、推出的时间高度重叠让不少人迷惑,但我相信随着极氪的交付,极氪的故事可以讲完整。

其次,向蔚小理对标,学习他们的优势,躲开短处,发挥自身的优势。蔚来、理想、小鹏都展现出智能电动车往高端科技感的冲劲,值得好好学习对标;以用户为中心,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涵上,也值得学习。当然极氪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对于汽车的理解,产品就是产品,最后靠产品说话,我们是造车人,这一点是蔚小理的劣势,恰恰是我们的优势。

最后,关于人才,稳定人才,核心是人,要采取非常规的措施留住人才,极氪一定要做到,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激励手段,包括容错机制、创新氛围等。极氪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吉利的未来,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战略转型期的未来,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关键在团队。我希望极氪做到极致,首先要打造一个核心的有凝聚力的团队,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条一定要做好,新产业形态、新时代、新业态、新团队赋予了新使命,最后还得看人。

左延安:关于人才我做一些补充,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但要做两个层次的诠释,事业留人是根本,待遇留人是基础,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待遇是领导团队决定的,看事业是否靠谱,有无前景,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育得优,关键是用得好和育得优,才会有后面的留得住。

主持人:任何一个组织架构在迭代更新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您刚提到极氪的品牌有70%是跨界的人才,在迭代更新进入极氪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安聪慧:作为主要的管理者,需要在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主要问题,现在主要问题是能否实现多交付。极氪的挑战关键在于负责人的理念、思路、管理团队的挑战,首先对我本人是一个挑战,但极氪走出了第三条路,从吉利彻底分拆出来,与吉利的大文化相关,有人说安聪慧重新创业了,我说不是二次创业,吉利的文化是大家每天都在创业、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    

主持人:近年来浩瀚SEA平台架构做得很成功,有很多车企、车型基于该平台开发,但研究行业的人可能比较困惑——基于同一平台开发如此多的车型,如何体现差异化?

安聪慧:这么多品牌的使用也充分体现了浩瀚架构的竞争力,因为各品牌——Smart、奔驰戴姆勒等有自己的标准与要求,同时也有其他品牌正在与极氪洽谈。到目前为止,从大吉利的角度来说,品牌化已经很清晰了,最高端的有路特斯,下面有极星、沃尔沃、极氪、几何,品牌还是有差异化的,第一个使用浩瀚架构的还是极氪。

但架构各个品牌在用,品牌差异化如何体现?我们一路从传统车做过来,发现自主研发的速度太慢,后来进行一系列并购合作,快速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收购沃尔沃是其中之一,收购以后在欧洲成立研发中心开发架构,所以我们对架构的认识与理解,为浩瀚架构做了很好的基础与铺垫。举个例子,路特斯高端超级跑车采用浩瀚架构,但有些材料的应用和极氪依然有所差异,路特斯更讲究轻量化,在材料选择应用方面不计成本,这是有区别的。

主持人: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如何评价浩瀚架构的开放?

付于武:浩瀚架构的推出对产业来讲是很大的贡献,极氪是第一个真正使用浩瀚架构的品牌,这一点是非常欣赏的。但这个架构不是万能的,将来可能是两个架构。架构化成产品,而产品需要精准对着细分市场,如何把握架构、平台、产品、市场的平衡至关重要。总之,最后推出的一定是适合于精准人群所需要的产品。

左延安:企业管理是一个度,“过”了不行,“不做”也不行,度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浩瀚架构的包容度适可而止,电动车时代,平台要有,但不可以无边界。SEA,我的理解是浩瀚如海,这个理念会出问题,这不可以。特斯拉有吗?没有。产品为王的时代,特斯拉没有那么多顾及,没有那么多研究,扔一个Model S就炸了锅,有问题也不怕,再抄也不怕,因为产品厉害。

极氪的速度和思考

主持人:极氪接下来的产品推出节奏、补能体系等是如何规划的?

安聪慧:按照规划,极氪补能体系方面,自建自营充电站(包含轻充站、超充站及极充站等)目前正在加速建设中,计划覆盖10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宁波、西安、长沙、武汉。除自建自营外,极氪也在通过第三方充电站网络合作的形式拓展全国充电服务体系。    

极氪未来以一年两款新车的速度推出新产品,架构很重要,同一个架构开发出来花的时间比较长,但架构成型以后,上面车型的开发就很快了。极氪的下一款产品是MPV,是一个非常高端的、体验感更强的产品。极氪与现在的新势力在智能电动产品规划方面做了差异化,同时要体现技术含量以及品牌价值,比如极氪的第一款车是猎装车,第二款车是MPV,后年走量车就出来了。

主持人:各位对极氪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张君毅:现在极氪有车型,今后还有新的车型,在下一款车型中能否切入一个相对空白的细分市场,依靠该细分市场的广大人群来带动该车型的发展,值得思考。

左延安:吉利有很多优质的客户资源,要让更多的用户接触到商品,怎样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对吉利有好印象的客户走进企业,走进体验店,对你们来讲很容易做到,一定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现在说得再多,不如开一开,看一看,摸一模,这是一个概念。

其次,性价比问题,我以为多数客户还是信任性价比的,存在极致性价比,但要谨慎。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反其道而行之,只有更好才会最好。

最后,用户期望值管理是非常关键的,这是营销智慧,如果做出来的东西比讲得更好,那一定是意外惊喜,如果讲得很好,但做出来并不好,落差就大了。现在很多企业吃亏在过度宣传,导致用户大失所望。

李贸祥:手机为什么成为一个生态?因为“抓”人的时间越来越久。那么汽车是否能成为一个母生态?这个生态并非说人在车里时间变长了,而是人与车以及车相关的,包括生活关系,以及其他连接,以及大家愿意花出自己的时间为品牌以及品牌相关的东西付出。如果这个时间进行延展,超出用户的驾车时间,那它真的有可能成为一个服务生态,所连接的人、时间以及点就变多了,那时候所产生的模式就不单只是汽车,而是真正成为一个超级连接点,这已经超出了我们认知中的汽车与生活,真正到了极致体验的阶段。

据悉,作为“大国创新之汽车产业的崛起”大型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大国汽车创变之旅”系列走访,将组织专家+专业人士+专业媒体的走访团队,通过参观绿色工厂、智能生产线,走进研发中心探密科研成果,与企业领导进行深度交流等形式,为大家展示中国优秀汽车企业和配套企业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成果,企业在“减碳”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向世人展示大国汽车之崛起。

接下来,21世纪经济报道将陆续走进更多的汽车智慧工厂、绿色工厂以及中国车企的自主研发中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调研走访,揭秘技术创新,探索车企发展方向与路径,全面展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之路。

(作者:宋豆豆 编辑:张若思)

宋豆豆

汽车版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趋势、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微信:sdd727154264,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