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的缺失是数字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难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 “我们觉得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业务的问题,更不会仅仅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讲,它其实跟互联网公司还不太一样。”
11月3日,在“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科技主题论坛上,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屠其俊谈及商业银行数字化难点时指出,从近几年商业银行数字化实践来看,顶层设计的缺失是数字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多是某些节点上数字化业务领域的推进。
因此,民生银行内部提出来,不但要在业务和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同时要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台,包含决策、管理乃至运维。“如果只是业务和数据上数字化了,但是决策、管理和运维不能达到统一,银行的整个数字化进程推进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及天花板。”屠其俊说道。
银行数字化进程中的挑战
除上述难点外,屠其俊认为,第二大难题便是银行如何挖掘数据价值,大量的数据被引入以后,怎么样用好数据,挖掘数据价值。
第三个是可持续的问题。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利差收窄,互联网公司强势进入消费金融、财富管理领域,与银行争夺中间收入,银行利润率在下降;另一方面,数字化需要大量资金成本的持续投入。
与此同时,数字化亦伴生了新型风险,屠其俊提出,需关注三大方面的风险传导。
一是银行与第三方的合作,优势互补效果明显,但是也需警惕第三方的风险向银行传导。
二是,部分银行所谓的数字化进程快速,其实是变成了大数据公司、助贷机构或者互联网企业的提款机,完全没有自己的一套风控逻辑和体系。这也是为何,近两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监管。
三是数据欺诈,《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颁布,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客户隐私保护方面也是未来银行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新问题。
提及数字化在普惠领域的运用,屠其俊认为,数字化为普惠金融的深度推广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
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
数字化给普惠金融的业务流程带来了颠覆式改变。
屠其俊介绍称,近年来,民生银行从客户的开户、贷款申请,到客户经理的线下作业、抵押物登记机关的线上作业,乃至贷后管理方面,整个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他举例称,民生银行在2016年就开通了客户线上申请贷款服务,包括微信、小程序、APP,后台可实现对客户开户信息真实性的秒核,并线上通知客户以后,客户再带上相关资料到银行进行线下审批。“现在我们企业开户里面,90%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的。”
此外,移动Pad(移动运营技术)在民生银行线下业务的运用占比权重已经达到了90%;在苏州、杭州、福州、济南等地,民生银行与当地政府的产权登记机关进行线上联网,可直接在银行端实现抵押手续办理,目前超过50%的分行机构已经普及推广了该服务。
整体来看,过去银行依靠传统的手段做普惠金融,面临人力铺摊成本过高的困境,且工作时间受限,必须要依靠数字化,才能做到“普”。同时,数字化带来业务端成本的降低,银行可将降低的成本“惠”普及到普罗大众。
屠其俊表示,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是民生银行的战略业务,行内大部分科技力量都服务于该项业务,这是民生银行的特点。
普惠金融有温度
在谈及银行数字化进程具体的阶段时,屠其俊认为,可将该进程分为四个阶段,信息化、移动化、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化就是,银行如何用好信息、数据,包括经验、算法模型,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去做智能化的选择。“我想应该来讲,商业银行正在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那么,在数字化进程当中,民生银行要做一家什么样的银行?屠其俊提出了三个关键词。
一是要做一家有宽度的银行。向互联网银行学习,因为数字化能带来更多普惠金融客户,帮助银行落实普惠金融业务。
二是要做一家有深度的银行。保持“民生”特色,因为民生银行在小微领域、普惠金融领域已经深耕12年之久,在市场、行业、客群上面均有自己的独到体验与经验,未来要在深度上做文章。
三是要做一家有温度的银行。有5000人的专业团队,这是民生银行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领域竞争的优势所在。普惠金融绝不意味着冷冰冰的键盘和数字,小微客户服务的诉求除了融资以外,还有结算、保障、家庭财富管理,靠互联网技术不可能完全覆盖。
“这是我的体验,也是我个人的一个追求。”屠其俊说道。
(作者:朱英子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