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信托周志寰:金融机构的风险和过度激励密切相关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朱英子 2021-11-05 14:29

信托行业需要对业务方向、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等四大方面进行动态调整,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 11月3日,在“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主论坛上,建信信托副总裁周志寰谈及“金融如何可持续”这一话题时指出,金融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导向,这其中可以依托ESG框架对业务进行全面审视;其次,作为金融机构,要坚守行业的责任,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要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目前通过监管引导,信托行业的调整方向是积极向好的;此外,还需要确保风险可控,围绕风控要有一整套体系。

基于此,金融业特别是信托行业,需要对业务方向、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等四大方面进行动态调整,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信托业要调整业务方向,从原来的地产项目、政信项目为主向国家的主战场进军,去做更多政策支持的事情;要调整业务模式,从募投管退等各方面进行调整,用基金化、标准化的产品去满足融资客户及委托人的需求;要调整组织架构,从原来的综合化经营模式向专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他进一步指出,信托行业组织架构的调整更多是做中台建设,要有企业级能力,并且沉淀在公司的体制之中,改变某些机构简单的合伙人文化。

在激励机制调整方面,周志寰提到,金融机构不是一个纯粹的合伙人体制,千万不要搞过度的激励,金融机构的风险和过度激励是密切相关的,如何配套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也是金融机构要面对的一个话题。

建信信托可持续发展探索之路

周志寰介绍称,近年来,建信信托亦围绕上述理念进行了很多调整。

早在2011年,建信信托就起步做股权投资基金,并于2014年实现全面转型,而做股权投资首先便是研究政策,选投资赛道的时候就要找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领域。今年7月,建信信托投资的长远锂科、厦钨新能、芳源股份三个项目于科创板接连上市。

周志寰总结称,回顾近年来建信信托所投的已实现快速上市的项目,都契合了ESG理念,从所投方向来看,基本聚焦在新能源、新材料、卡脖子工程相关的产业等等。“契合ESG理念,社会、市场就给你机会,这更坚定我们的信心,将其融入到发展业务中去。”

在标品业务这一赛道上,建信信托的业务规模较大,特别在债基和货基这两个领域,产品排名靠前。周志寰表示,目前建信信托正在标的选择中挑选与ESG相关的因子,并与成熟的ESG评价架构进行比对和增补,以充分运用ESG投资框架来进行风险排除和正面筛选等。

不仅如此,作为家族信托规模最大的信托公司,建信信托今年还创新推出了国内首款普惠家庭信托,并发布家庭信托服务品牌——“爱予信托”,为解决更广泛人群和特殊需要家庭隔离风险、财产增值与财富定向传承等多方面的需求,持续深化ESG投资理念。

另外一个可圈可点的创新产品便是家族基金,建信信托从家族客户里选择有投资兴趣的年轻人,与其共同设立基金,让年轻人参与尽调等环节,过程中融入建信信托的发展理念,与年轻客户进行充分交流。

此外,在非标转型方面,建信信托正在从融资转向投资,摒弃类信贷的商业模式,与具有专业背景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合作,一起寻找项目,以及将产品基金化等等。

“这些做法都在逐渐显现成效,非标业务越来越难做了,但事实上信托公司可做的事情还非常的多。”周志寰说。

(作者:朱英子 编辑:曾芳)

朱英子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主要关注信托行业,常驻北京,欢迎爆料和交流。邮箱:zhuyz@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