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热词“碳中和”,蕴藏着哪些投资机会

建信基金2021-11-08 11:21

近期有个全国都在关注的热词——“碳中和”。

“碳中和”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火?小v来给大家理一理。

·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为2021年八大工作重点之一。

·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清晰描绘了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

· 2021年3月,“双碳”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双碳承诺和目标的伟大意义,对2025年和2030年的能耗、碳排放、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等相关指标要达到的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划,再次强调严控煤电、钢铁、化工、水泥、平板玻璃和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业的改建、扩建和新上项目投资。

从以上的路径就可以知道“碳中和”为什么这么火了:因为这是国家级的政策目标,也是全球气候变暖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正因如此,它受到了投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想见,在“双碳”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链的长期景气度有望更加坚实。

具体来看,又有哪些行业可能会得到长足发展呢?小V觉得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

从源头上来看

关注清洁能源相关行业

要实现“碳中和”,势必从源头出发,电力能源系统有望得到一系列改革,进行深度“脱碳”,或将迎来新一轮能源变革。

在此刺激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需求的趋势明确,可以关注清洁能源如光伏、风电、核电、储能行业等。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为75110亿千瓦时。新增风电装机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风光新增装机之和约为1.2亿千瓦,整体不到全社会用电量的万分之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构建还需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的发展还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从应用上来看

关注新能源车等

新能源汽车是对燃油汽车的重要替代品,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增加后,也将进一步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扩展,比如上游的电池、设备以及元件,还有下游的配套充电桩等设施。因此不妨关注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从减碳措施上看

关注CCUS技术相关行业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碳捕集。

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种捕集方法,一种是生物捕集,最常见的就是植树造林,通过生物的自我呼吸系统去消耗二氧化碳;第二种是常技术捕集,常见的如在化工厂排出的废气烟囱里,加入吸附装置;第三种是新兴技术捕集,全球有15个实验室,尝试直接从大气中过滤二氧化碳。

后两种也称为CCUS 技术(碳捕获、应用与存储)。捕获的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封存到深海之外,也能做进一步加工,把“碳”转化为饲料或者食品等。这一技术的发展将更有效的加速生态系统“碳消耗”的能力,进一步促进“碳平衡”的实现。

虽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长期来看,潜力巨大。而传统能源、化工、材料更有望向该方向拓展转型。

想抓住投资机遇的小伙伴们,不妨从以上三个方面多加关注,也可以先从相关主题基金下手哦~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基金资产如投资于港股,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具体详见基金招募说明书的“风险揭示”章节。

(作者:建信基金 )

建信基金

建信基金官方账号

可信赖的财富管理专家 资产管理行业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