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公司业务部周晓:建议尽快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

21低碳朱英子 2021-11-08 10:06

希望监管通过尽快落地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绿色资本补充工具,以及降低对绿色信贷资产的风险计量权重等措施来支持银行调动更多资源投入绿色信贷;政府机构能够明确碳足迹计量标准和方法论;政府部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 11月3日下午,在“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碳中和主题论坛上,民生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周晓介绍了民生银行目前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并指出了在支持绿色低碳行业过程中遇到的三大难点。

周晓认为,信贷资源的有限性、碳足迹技术标准缺失、碳排放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是其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遇到的三大难点。

对此,她建议,希望监管通过尽快落地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绿色资本补充工具,以及降低对绿色信贷资产的风险计量权重等措施来支持银行调动更多资源投入绿色信贷;政府机构能够明确碳足迹计量标准和方法论;政府部门尽快落地碳排放权的法律配套。

绿色金融“民生”实践

周晓介绍称,为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等重大国家战略,民生银行实施做优绿色金融五大核心策略,完善顶层设计,研究传统企业的转型和新能源企业的业务机会。今年4月份正式发布了民生“峰和”系列绿色金融产品,聚焦“双碳”目标,明确着力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碳权交易等方向,推出“投、融、链、营”四大产品。

在营销模式方面,民生银行今年7月份在内蒙古举办政企银专题对接会及系列活动,通过主题演讲、闭门会议、参观调研、绿色行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形式搭建新能源行业战略客户生态圈,来推动政企银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共识与合作。

在此基础上,民生银行推动落地光伏贷,围绕农户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铺设,提供一站式的融资服务。通过与核心光伏厂商系统对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光伏贷业务开发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全流程管控业务节点及风险因素。

在碳金融创新方面,今年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民生银行是首批接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登记结算系统的银行,并服务了很多成员企业,落地了全国首批碳排放权担保贷款。

谈及银行如何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绿色低碳行业的支持这一话题时。周晓提出,主要体现在央行要求的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中。

一是资源配置。银行要通过对资金、资本的统筹安排,还有内部的考核激励、资源差异化,去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企业,以及传统企业的绿色转型方面倾斜。

二是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端,银行要深入研究传统企业绿色转型的机会,关注落后产能在信贷资产当中的风险点,做好抗压的测试,同时做好高碳资产有序的退出,还要侧重对一些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技术类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优化自身风险资产结构。

三是市场定价。全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建立,碳交易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利用市场化手段去引导各类主体进行绿色转型、绿色运营的平台,民生银行跟碳交易市场进行深度合作,并且在其中提供更多基于碳交易金融的创新产品,提升整个碳市场的交易量,共同完善定价合理性。

三大难点与建议

周晓认为,信贷资源的有限性、碳足迹技术标准缺失、碳排放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是其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遇到的三大难点。

首先,银行在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快速增长的绿色金融去的过程中,资本压力倍增,需要通过发行绿债等多种金融手段来拓宽自身的资金来源渠道。

另一方面,周晓也希望监管通过尽快落地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绿色资本补充工具,以及降低对绿色信贷资产的风险计量权重等措施来支持银行调动更多资源投入绿色信贷。

其次,在技术层面,银行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碳足迹的捕捉、计量技术方法上还存在比较大的专业提升空间。从银行自身来讲,需要加强在该方面的学习以及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另外,周晓建议政府机构能够明确碳足迹计量标准和方法论。

最后,碳排放权本身的法律地位还未完全得到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目前在碳金融方面的创新和复制推广。银行也在通过自下而上的创新以及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来推动立法完善,同时希望政府部门尽快落地碳排放权的法律配套,为金融机构创造更好的法律环境。

“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希望紧跟国家的步伐,加快碳金融的创新,服务更多的绿色企业和绿色转型企业。”周晓表示,民生银行希望做银行业的“碳路者”,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的“民生”力量。

(作者:朱英子 编辑:李伊琳)

朱英子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主要关注信托行业,常驻北京,欢迎爆料和交流。邮箱:zhuyz@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