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四五”减碳路线图:多举措布局能源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1-11-08

10月31日至11月12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COP26)正在英国举行。中国近年已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中提出包括“双碳”目标在内的多种“中国方案”。

作为中国制造业大省,近日广东发布《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9%等重要目标,并为下一个五年锚定减碳路线图。为支撑目标实现,《规划》在第三章着重提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布局能源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力图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规划》着重提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首先要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电发电量,加快推进煤电从主体电源向基础电源转变,同时合理发展天然气发电,实现到2025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约1.63亿吨以内,天然气消费量达到430亿立方米等目标。

“此次《规划》提出到202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4%左右,这是之前提的比较少的。同样是化石能源,天然气相比于煤炭而言更为清洁,所以现阶段广东包括陶瓷等在内的许多行业,以及工业园区都在推进‘煤改气’。”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绍晴表示。

《规划》明确,2025年广东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应维持在29%。这无疑将带动一大批新能源项目上马。具体来看,《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建设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并适度发展陆上风电,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同时,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广州开发区、佛山南海和高明区等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全省建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8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2800万千瓦,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460万千瓦。

《规划》明确,未来五年要推进产业园区绿色化改造,构建园区产业循环体系,加强园区能源资源的梯级利用和系统优化,促进园区内产业循环耦合,全面提高资源产出率。陈绍晴认为,“园区如果能为企业提供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等服务,能够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也降低企业自身环保投入成本。”

此外,碳市场也是广东走在全国前列的减碳探索之一。2019年12月,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在广州上线,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能够通过节能减碳行为获得相应数量的碳币,凭借碳币兑换商品、获取政策激励优惠,部分行为碳减排量经核证后,还可进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变现。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编辑:李博,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