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北京报道 2021年11月2日-3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行。11月2日晚上举行的是21世纪亚洲青年金融家夜话,主题为“2022年债市展望:风险与机遇”,夜话由上海贵酒首席赞助。
中债资信评级技术副总监霍志辉在夜话上以“新环境下评级机构如何提升评级质量和信用风险展望”为主题作了分享。
评级行业的政策性红利消失
霍志辉认为,当前评级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实施债务融资工具取消强制评级有关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的印发意味着信用债强制评级已经取消。在此背景下,评级行业的政策性红利消失,评级将回归本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投资者、发行人、监管部门提供信息参考。
“过去发债必须有评级,将来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取决于谁呢?取决于投资人需不需要,取决于市场需不需要。”霍志辉称。
二是违约常态化的背景下,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逐步有了检验标尺。“过去给AAA评级,没法证明合不合理,但违约常态化以后,就有检验的方式,AAA企业没有任何预警情况下直接违约,这种现象明显不合理。”
三是外部监管强化。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对评级机构进行现场作业检查、年度评价等。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大行政监管处罚力度,警示函、通报批评、警告、暂停评级业务、行政罚款等处罚不断。此外,评级机构可能作为被告承担法律赔偿责任,比如“五洋债案”中评级机构承担10%的赔偿责任。
在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亟待提升。《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信用评级机构应当长期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制定实施方案,2022年底前建立并使用能够实现合理区分度的评级方法体系,有效提升评级质量。评级方法体系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的原则,促进定量和定性分析有机结合。
霍志辉介绍,评级新规印发后,机构在酝酿评级中枢回归的方式。“如果一下从AAA降到A,市场可能接受不了,因此采取把个体级别降下来、再通过外部支持调上去的方式,如此整体级别可能不会大幅下降。”
在霍志辉看来,这实际上参考了海外评级机构的经验。比如穆迪提出BCA评级(BCA,Baseline Credit Assessment)的概念,主要考虑部分发行人的级别可能受政府的影响而发生调整,这时需要在基准信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操作。
霍志辉认为,短期看,这一方式确实会给投资者提供两套评级符号,投资者可选择信息更多,级别的区分度比现在更加明显。长期看,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外部支持逐步弱化,最终主体级别和个体级别逐步趋同,而不是单独强调个体级别的区分度。
在霍志辉看来,提升评级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历史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除了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集合舆情信息等方式提升评级质量。
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依然存在
展望2022年的信用风险,霍志辉提示需要关注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
霍志辉表示,预计明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端将边际缓和。但疫情、前期风险事件等因素导致居民购房意愿下降,商品房销售量放缓可能导致部分房企回款难度有所抬升,自身经营弱化。同时,融资环境短期内难以大幅好转,行业内企业流动性压力依然存在。
“需警惕高度依赖高杠杆高周转模式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项目经营受到限制、融资受阻的行业尾部企业的信用风险。”霍志辉称。
霍志辉表示,建筑行业今明两年回款压力仍然较大,叠加上游大宗价格上涨,行业内中小型企业对上下上游占款较弱,资金压力较大,建议关注部分高杠杆或小规模民营建筑企业及资质弱、深度绑定房地产的城投企业。
此外,部分领域的信用风险也值得关注。
一是前期负面舆情多、估值偏离信用基本面的债券,如2021年迫于流动性压力而进行债券展期、永续债续期、利息延期支付等非常规操作债券。
二是警惕部分竞争力较弱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脱离主业,盲目扩张,开始多元化经营,但是投资企业失败,债务集中到期,信用风险将会暴露。
三是关注存在重大财务瑕疵的企业,比如投资激进、大规模短债长投,债务滚动依赖外部融资且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短期债务兑付压力大的企业。
四是关注公司治理问题突出、存在实际控制人风险的企业。
(作者:杨志锦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