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金协会陆书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意识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

21世纪经济报道 边万莉 北京报道
2021-11-12 05:00

11月3日,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科技论坛在北京举办,主题是“数字化改革再出发”。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围绕“金融科技规范发展和行业自律”的话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近年来,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陆书春表示,在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从业机构共同努力下,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策框架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二是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不断丰富;三是开放、共赢的产业融合态势逐步形成。

例如,人民银行2017年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2019年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许多地区也陆续出台金融科技区域性支持政策。据银保监会、证券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信息科技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263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根据近期协会联合毕马威对全国范围内214家金融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83%的受访企业认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模式“非常紧密”和“较为紧密”,且“已有成熟的合作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科技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制度逐步落地。陆书春指出,“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政策要求,仍需关注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与数据安全问题。陆书春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新技术带来新风险。新技术应用不成熟,测试评估不完善,技术路线选择不当都会引发新问题,带来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新技术应用对数据高度依赖,依靠数据建模决策,数据缺失及质量问题影响技术应用效果。而数据保护问题更不容忽视,金融数据资源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更多敏感信息暴露在开放网络环境,数据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金融数据治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实施,个人信息法律规范体系初步形成。陆书春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是数字化时代各领域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保证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不断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主体责任意识,在内部控制、数据治理、消费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实施的监管统筹、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有待持续加强,监管自律有机协调配合的治理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此外,还需要关注金融科技伦理安全问题。陆书春指出,“随着科技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技术排斥、算法歧视、诱导过度借贷、隐私保护欠缺等伦理道德问题已被高度关注。”科技伦理建设已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成为新时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聚焦科技伦理突出问题,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标准规则、行动指南和自律公约,伦理审查、信息披露等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亟待研究出台。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确保从业机构负责任、有道德地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成为摆在业界各方面前的重要课题。

陆书春表示,“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携手行业会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深化金融数据应用为基础,以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行业自律,共同促进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边万莉 编辑:李伊琳)

边万莉

记者

关注央行、银行、金融科技等领域,欢迎爆料。微信:bwl1528790429(添加请备注单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