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一线|重磅消息指引多行业前行方向 上周恒指远离低点重回25000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报道 上周,港股连续四日持续走高,渐渐远离今年10月4日创下的23681.44点年内最低点、回到25000点以上。周五,恒指收报25327.97点,周涨幅达到1.84%;国指收报9114.37点,上周累计上涨3.33%;恒生科技指数收报6565.53点,上周累计上涨4.60%。
近期,国内重大政策和金融市场举措不断,指引部分行业前进方向。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新能源市场以低成本融资,煤炭的保供增产指引今冬煤价继续有望走低,教育板块脱离学科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步伐也令市场持续关注。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也是聚焦医药的港股所关注的一大内容。
本周的国内外重大财经消息中,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于今日(15日)正式开市,在81家登陆北交所的企业中,有10家将是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北交所被认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值得聚集新经济股的港股市场关注。近期,曾有消息指出,深港通北向通或将扩大,因外资加注A股热情持续。
政策指引行业方向
上周,新能源板块再出重大的央行支持政策。而煤价持续下跌至每吨1000元水平,反映国家调控措施火速生效。教育类股票也在美股、港股市场震荡不已,职业教育转型机遇仍在探索之中。
新能源方面,中国人民银行11月8日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人民银行将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受到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领域主要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
保供稳价政策全面启动,正促使煤炭市场供需格局走向平衡,价格加快回归合理区间。11月8日,国家发改委表示,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供应量增加、电厂和港口煤炭库存提升,动力煤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预计随着煤矿产能进一步释放和煤炭产量持续增加,加上电煤中长期合同兑现和存煤提升后电厂市场采购减少,煤炭价格有望继续稳步下行。
从10月下旬以来的20多天的时间里,坑口煤价从2000元/吨回落到目前不足1000元/吨,港口煤价回落到1200元/吨左右,调控效果显著。有市场观点认为,在今冬明春保供增产叠加价格调控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后期煤价将继续稳步下行。
港股方面,煤炭龙头近期已经连续下挫,上周有逐渐企稳的迹象。中国神华(1088)、兖州煤业(1171)近两周内已经基本止跌,中煤能源(1898)、伊泰煤炭(3948)尚未止住下泄。
港股的教育类板块近期因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异动颇多。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欲发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减”后学科培训受到最严监管,但职业教育的前景令不少教育股的股价在近期有所起色。
部分在美股、港股上市的教育股,纷纷表示将转型职业教育。好未来发布轻舟品牌,专注年轻人考研、语言培训、留学服务;高途上线新版APP,聚合了财会、公考、医疗等多类型职业教育业务;新东方今年投资了两家职业教育机构。上周五(12日),学而思正式宣布,其旗下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
近期港股标的方面,上周,中教控股(839)、宇华教育(6169)、希望教育(1765)、新东方在线(1798)等涨幅明显。港股近年上市了不少职业教育标的,近期炒作方面颇为热络。
新能源车和医保领域受到关注
上周,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数据继续显示了行业的火热,另外,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也是聚焦医药的港股所关注的一大内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日前公布的10月份汽车产销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车规级芯片供应形势稍好于三季度,汽车产销呈现恢复态势。10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3.0万辆、233.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38.3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可以看到,当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维持历史高位,已经达到16.4%。
汽车龙头公司的新能源车销量令人关注。港股龙头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分别达到8.1万辆、1.21万辆、1.01万辆。同期,特斯拉中国售出5.44万辆、上汽通用五菱售出4.21万辆、上汽乘用车售出2.41万辆。
值得留意的是,小鹏汽车(9868)近两个月上升势头猛烈,继10月上升35%以来,11月内又连续上升7%。相较之下,理想汽车(2015)11月以来股价下挫8%。近期美股市场上的特斯拉股价波动加剧,也成为新能源车板块一大外围影响因素。
11月11日,为期3天的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正式落幕。近期,医药板块再次受到投资者关注,上周有3只医药基金登陆支付宝基金平台周销量Top 10。医保谈判堪称国家级“灵魂砍价”,本次涉及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荣昌生物、罗氏、辉瑞等知名企业的多个重要品种,涉及了PD-1单抗、BTK抑制剂、PARP抑制剂、CAT-T等多种创新药物,市场关注度极高。涉及的药企则主要包括了本土的恒瑞、翰森制药、海思科、海正药业、江苏艾迪、宜昌人福等,跨国药企包括默沙东、吉利德、罗氏、BMS等。
周末在11月14日,消息称,新一轮医保谈判的结果有望在11月底公布。医保谈判被认为是药品放量的催化剂,将促进创新药商业化。
下半年以来,医药板块持续下挫,港股是一大医药“码头”,不少股票也下泄严重。前海开源基金的范洁认为,第一外部行业相对比较优势,令以全行业为投资范围的资金从医药行业撤离;第二,医药相关政策引发市场担忧;第三,该行业目前投资相对集中度较大,导致波动较大。但她认为,医药行业的三季报基本面持续增长,行业调整主要受到非基本面因素影响。
上周,港股方面,信达生物(1801)周累涨7.81%、翰森制药(3692)周累涨5.5%。另外,开拓药业(9939)大涨51.4%,因该股近期药物研发有多项进展。
沪深港通北上数据造好
上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境外资金通过沪深股通机制净买入A股超过3200亿元,接近历史上最好的2019年全年水平。市场消息指出,监管部门正研究推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的相关举措。
2019年沪深股通净买入A股3517亿元,创单年最大净买入纪录。2020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外资净买入力度有所减弱,但也超过2000亿元。而今年前10个月,沪深股通净买入A股超过3200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截至今年10月底,外资持有A股市值约3.7万亿元,约占A股总市值的4.3%,较2019年初明显提高。外资交易金额占A股市场的比例同步逐年提高,目前已超过8%。
分析认为,外资青睐A股的原因涉及多方面。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稳健,宏观政策调控空间较大,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公开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改善,新兴行业业绩尤为亮丽。另一方面,沪深主要股指点位不高,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7倍和16倍,明显低于全球主要股指。
2019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A股先后纳入明晟、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主要指数;修订后的QFII、RQFII监管规则发布,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范围和便利性不断提升;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沪伦通机制稳定运行,中日ETF互通产品运行顺利,深港和沪港ETF互通产品正式推出,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证券、基金和期货经营机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已有摩根大通、瑞银证券、高盛高华等10余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获批;期货市场国际化稳步推进,商品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增至9个,风险管理工具更加多样。
来自权威机构的消息人士称,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的相关举措包括:优化和拓展外资参与境内证券期货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推出更多国际化品种;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完善和拓展沪伦通机制,健全境外主体境内发行上市制度,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切实维护跨境投融资活动正常秩序,创造可预期的监管和制度环境。
本周前瞻
本周,在港股IPO市场上消息十分淡静,目前尚未有申购中或待上市的新股。
不过,11月14日,港交所披露“辣条股”卫龙通过了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同日,顺丰同城也通过上市聆讯。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编辑:和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