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首批81只股票集体上市交易。而此之前,沪深两市在11月来也基本保持盘整格局为主,等待北交所的开市。那么,如今北交所正式落地,将影响几何?对此,笔者的一些观点如下:
1、北交所大概率将较为平稳,短期对沪深股市影响不大
从2021年9月2日宣布设立北交所,到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北交所的筹建速度可谓迅速。在北交所筹备过程中,市场各方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踊跃的。截至11月12日,累计有超过210万户投资者开通了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加上原三板的投资者,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过400万户。但是,北交所初期可配资产规模并不大,目前81 家首批上市公司整体市值不足3000亿元,其中流通市值刚过 1000亿元。这与沪深交易所的数十万亿元的总市值、流通市值相比,显然微不足道。
目前北交所首批81只个股平均市盈率为33倍,远低于科创板的74倍平均市盈率和注册制下创业板的52倍平均市盈率,因此,从这方面看,部分个股仍值得关注和挖掘。但从另一方面看,北交所81家首发企业中,71家已在原三板市场进行过二级市场交易,截至11月12日收盘,几乎所有个股都较在精选层挂牌时股价明显上涨,其中49家公司涨幅超过100%。诺思兰德涨幅最高,较精选层发行价上涨近38倍;贝特瑞、同辉信息、盖世食品股价涨幅也分别为18倍、14倍、11倍。因此,目前首批个股的价格已经部分反映其市场估值,后续对其涨幅也不能过高期望,对沪深股市的资金分流也会相对有限。
当然,北交所上市门槛相对较低,未来规模有望迅速扩张。北交所上市标准平移了新三板精选层的四套“财务+市值”的条件,以市值为核心,围绕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设定了四套进入条件,企业符合其中之一即可,且各项要求均低于科创板上市条件,因此相较于A 股其他板块,北交所上市门槛较低,审批时间短,凸显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未来市场容量有望快速扩张。但从北交所首批81股来看,共计募资174.77亿元,平均每家才2亿元多一些,因此即使北交所短期扩容,相对的影响仍相对有限,只有在未来几年扩容数量达到较大时,才会有更明显的影响。
因此总体来看,北交所开市对沪深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
2、短期沪深股市更应关注政策面的变化
近期公布的一些中国经济数据并不理想。例如近日公布的央行数据显示,10 月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8262 亿,环比少增8338 亿,同比多增1364 亿;10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1.9%,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 个百分点。10 月份M1 同比为2.8%,比上个月回落了0.9 个百分点,M2 同比为8.7%,比上个月回升了0.4 个百分点。从数据看,M1和M2的剪刀差扩大反映了居民储蓄倾向在增加,消费倾向在下降,这也印证了当前国内消费略显不振。从10月贷款结构看,票据融资是同比增量的主要原因,也反映了当前实体经济的需求不足。
近日传闻沈阳将放松限购限贷等,使得地产股出现涨停潮,市场也一度出现报复性反弹,但周五沈阳房产局又进行了辟谣,相关板块重又回落。不过笔者看来,面对当前较大的经济压力,未来一段时间沪深股市或可重点观察政策调整的一些动向。
3、近期操作上以关注结构性机会为主
目前,虽然两市政策面尚未见到较大的利好,导致市场震荡明显,但仍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值得关注。
一类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板块,碳中和的背景下,这类行业增长的确定性较强,也一直得到北向资金的重点加仓,不妨关注。
二是元宇宙题材,目前以Facebook为代表的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开始布局元宇宙,元宇宙或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变革,同时可能会重构工作生活方式,因此得到了市场的热捧。近日元宇宙题材的炒作也正从龙头股向其它二三线元宇宙个股扩散,因此近期元宇宙题材可能仍会有一定的机会。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盈亏自负!
张志宏
执业证书编号:S0350610120055
国海证券财富管理部投资顾问,投顾产品“事件驱动”主办人。
北京大学理学硕士,18年证券从业经历,多年证券公司研究所行业研究经验,及资产管理部实战投资经历。
善于从宏观经济、行业趋势、主题事件中挖掘个股投资机会,曾指导高净值客户,有优异的实战投资业绩。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公众号推送信息仅面向国海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3、C4、C5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国海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3、C4、C5的普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公众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
(作者:国海证券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