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资管30人丨德邦资管董事长左畅:大资管未来趋势是规则统一和生态多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方海平 上海报道
2021-11-19 05:00

规则的统一和生态的多元是大资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将会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作为大资管行业发展、转型历程的另一个缩影,券商资管行业自诞生后,同样经历了爆发式发展阶段到规范发展、回归本源的过程。在监管机构要求和指导之下,资管新规之后的券商资管行业在积极参照公募基金进行改造,产品转型、业务结构调整、子公司化运作等是近几年行业的普遍动作。

在大资管生态重塑的当下,券商资管将如何定位和发展?在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群雄逐鹿的市场上,券商资管将选择何种发展方向和路径?为寻求其中答案,21世纪经济报道“对话资管30人”近日专访了德邦证券总裁、德邦资管以及德邦基金董事长左畅。

左畅同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及沪深交易所等专业委员会担任多项职务,基于多年丰富的从业及管理经验,对于券商资管乃至大资管行业的发展分享了其独到的观察。

券商资管转型体现在三大方面

《21世纪》:券商资管行业是新规之后大资管行业启动转型改造以来,面临变化和改革任务都比较大的一个细分行业。请谈谈,这几年下来你感觉行业发生的比较明显的几大变化。

左畅:券商资管作为证券公司服务客户的重要业务线,从2003年至今,从平稳起步到创新突破,再到现在通过结构调整回归本源,经历了三个阶段,行业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成为大资管行业非常重要也具备自身独特能力的一个细分行业。

行业变化首先体现在产品定位上。券商资管产品规模已突破18万亿,但在投资者看来,集合、定向、专项都是非常抽象的名词,券商资管产品的定位仍比较模糊,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通道业务”——其实这不是个贬义词,正是由于通道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信托等各行各业人才纷纷加入到券商资管行业,提升了券商资管服务各类客户的能力。近几年,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原有的客户需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找到新的客户群体,挖掘出新的客户需求,成为摆在券商资管行业面前最大的挑战。我认为,找到客户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客户主动来找我们;前提是,我们自己要有更明确的定位、更清晰的形象、更简单易懂的产品。这两年,券商资管的大集合都改造为公募产品,产品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非标投资锐减后,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上升,“固收+”成为券商产品的主打品种,也更贴合自然人客户的需求。同时,为了配合财富管理转型,券商资管产品更注重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适当性管理做得更加到位。

行业变化其次体现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上。券商资管作为证券公司的一个部门,在对人才的吸引上,一度不如公私募基金,在证券公司内部,甚至还不如自营部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的可预期性不足,灵活性不强。这几年,监管鼓励券商资管独立为资产管理子公司,今年成立的券商资管子公司可能会超过5家,这种公司化的规划运作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研人才加入到券商资管行业。将来,股权激励等长效的激励措施也将如公募基金一样在券商资管子公司得到实施。

行业变化更体现在技术的运用上。随着产品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客户数量的增加和风险管控的难度提升,对券商资管的内部流程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技术系统才能快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疫情的催化下,投资者交易、咨询、信息获取习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资产管理机构需要通过布局数字化及远程渠道提升业务韧性、升级客户体验。越来越多的资管机构抓住这一发展趋势,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和金融科技,降低服务成本,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

《21世纪》:相比于公募、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等,券商资管有哪些优势?如何看待它与其他类型资管机构的竞合关系?

左畅: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比,有客户和渠道的优势,券商的经纪和财富业务客户是券商资管的客户基本盘;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相比,有投资策略和投研人才的优势,券商的自营、卖方研究等条线有充足的人才储备,随时可以为资管输送人才;与保险资管相比,也有投资策略与投研人才的优势,同时还有资产的优势,证券公司投行能在合规的前提下为资管提供股、债等投资标的。

而且,相对于所有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券商资管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更强,既能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也能在做好信息隔离的基础上,借助证券公司的综合能力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服务客户的范围也更广,能服务C端客户,也能服务B端客户。

券商资管的投资更具广度和深度。从广度上而言,券商资管的投资范围广,标准化的场内的股、债、商品、衍生品,非标准化的场外的各类资产和衍生品;券商也是很多资产的流动性提供商,因此券商资管具备较强的资产交易能力从而有获取超额收益能力。在深度上而言,证券公司对于企业客户的多维度服务,使得券商资管的投资更具产业思维。

成立子公司后如何平衡各方关系?

《21世纪》:成立子公司后,有哪些最新的动态,未来的业务方向和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左畅:在过去几年中,德邦资管大力布局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的ABS产品规模和数量均在行业中排名前列。比如,我们发行的国内“首单混合类贸融ABS”“首只PRE-ABS创新基金”等;“金华公交经营收费收益权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也为金融助力公益民生作出了积极探索。经过多年积累,我们已建立了一支具备资产辨识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资产策划团队。

今年初,随着德邦资管的正式开业,德邦证券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专项计划管理人资格由德邦资管子公司继承,未来,将继续推动如供应链金融、央企存量资产盘活、绿色资产等业务。

当前,资管新规正深刻改变着大资管格局,我们正积极迎接转变,着力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我们也关注到,在资管新规和去杠杆背景下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生存压力,后续会进一步增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

《21世纪》:不管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是券商资管公司,都是作为大型集团母公司的子公司,你如何理解这种关系?作为德邦基金和德邦资管的董事长以及母公司德邦证券的总裁,在统筹协调和竞争发展方面如何平衡处理?

左畅:在法律上,母、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在经营管理上,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弱关联的财务投资关系和强关联的控制管理关系两大类。

在现阶段,无论是银行理财公司还是券商资管公司,都是从母公司的一个业务线独立出来的百分之百控股的子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都是强关联的控制管理关系,母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子公司起步阶段的发展,例如市场上部分大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在起始阶段就突破万亿规模,这必然离不开母公司的支持。

未来,随着子公司运作规范化程度提高和监管规则的约束与要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程度会逐步降低,尤其是未来竞争的加剧,各类资管子公司需要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差异化能力和特色,引进市场化的人才机制,都会逐步走向弱关联。

对我来讲,并不存在平衡的问题,因为两家公司秉承差异化的战略发展定位。德邦资管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特色,主要发展固收+类型的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母公司可以发挥投行在资产方面的优势进行协同。德邦基金重点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对投研能力和投研人才要求较高,母公司就在人才方面支持德邦基金的投研队伍建设。同时我们也认为,资产管理的蓝海市场非常大,未来中国一定会有世界级的资产管理机构,子公司有机会有可能比母公司发展得更大、更好。

统一和多元化是未来趋势

《21世纪》:你本人一直在资管行业担任要职,历经不同职务,从你的经历和感受来看,你认为大资管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未来的走向如何?

左畅:大资管行业正在迎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既需要有充裕的资金支持,也需要有优质的资产支撑。在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下,居民财富的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而国家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动科技创新、数字科技、“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举措,提供了价值持续增长的优质资产。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凭借和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持续专注,才有可能抓住这一机遇。

规则的统一和生态的多元是大资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将会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规则将更加透明和统一,投资者更加理性。生态的多元包括机构多元化,各类型的机构参与到大资管行业,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大资管还是比较狭义的,从更广义来讲,市场的PE、VC等机构都是资产管理机构,产品多元化,各类目的型产品比如养老产品、跨境的资产配置、行业整体对社会影响力将更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1世纪》:券商资管的“用户思维”怎么理解?在大资管新规下对行业发展趋势有何实质作用?

左畅:一个企业的价值最终取决于该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能做多大,能走多远,取决于为所服务的客户创造了多少价值。以德邦资管为例,我们提出的“用户思维”,核心要点就是在利他的基础上实现共赢。利他是基点,也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挖掘、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满足客户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成就自己,从而实现共赢。

“用户思维”关键在于“怎么做”而不在于“怎么看”。大资管新规有力推动我们加速从认识到行动的进阶,把这种思维落到业务和管理的各方面。

(作者:方海平 编辑:马春园)

方海平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关注银行/信托资管,房地产/政信融资,以及个人投资理财领域;欢迎交流~邮箱:hp3125@126.com;微信:haiping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