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创新是中以经济合作的基石 两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 施诗 上海报道
2021-11-20 05:00

创新是中以经济关系中非常坚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中以经济优势互补,完全能够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一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以色列基础设施建设,许多以色列创新企业到中国落户发展,双方合作打造了海法新港、中以常州创新园、上海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

“创新是我们经济关系中非常坚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几乎与每个国家都有经济对话,但只有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通过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JCIC)展开。”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Edward Shapira)在11月1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2022年,中以两国将迎来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以关系日益密切,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爱德华强调,“以色列和中国是两个非常发达的经济体,虽然规模不同,但两个国家都是非常独特的。以色列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科技和先进技术,中国则被认为是未来的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市场的潜力无穷,与国际交流也很多。毫无疑问,这是以色列公司想要扩张他们业务和成长的地方。”

与此同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交流也逐步增多。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以方深化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拓展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厚植两国友好民意基础。

赫尔佐格也表示,以方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怀有崇高敬意,由衷敬佩中国人民在习近平主席卓越领导下取得发展成就。以方愿同中方一道,办好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科技、创新、经济、农业、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

创新是中以经济合作的基石

《21世纪》:创新是以色列DNA里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重点发展的目标。基于创新,中以有哪些合作?

爱德华:两国领导人都提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说许多以色列创新企业已经在中国深耕发展。两国合作建设了海法港、中以常州创新园、中以上海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

此外,两国领导人将中以经济合作关系定义为全面的创新伙伴关系。我们几乎与每个国家都有经济对话,但只有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通过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JCIC)展开。

这都说明了创新在两国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性。

如今,我们在中国拥有两个创新园区——常州和上海。中以上海创新园建立于2019年,从提出想法到落实大约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进展非常快,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中国。

当然,目前受制于疫情防控政策,我们面临不少挑战。因为我们必须以线上的方式进行远程管理,人员流动也不是很流畅。因此,很多活动都是通过视频会议和在线交流等虚拟手段来完成。这远远不够,因为在我看来,远程控制难以促进真正的合作和项目的实际进展。不过,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未来的“解封”而准备。一旦“解封”,我们不会浪费时间,一切准备就绪,就能开始真正的合作。

因此,创新是我们经济关系中非常坚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两国的关系不止于创新。

《21世纪》:除了创新,中以两国在哪些领域有合作?

爱德华:还有很多领域,比如基建。中国企业参与了诸多以色列升级基础设施的大型项目。9月8日,以色列海法新港举行开港仪式。这是上海上港集团新建的一个港口,竣工的时间非常短,从2018年正式施工到今年9月竣工耗时不到四年。海法新港技术先进,全面借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技术与经验,并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调整。上港集团将拥有海法新港码头25年的特许经营权,这就是我们对中国合作伙伴的信任程度。

此外,在特拉维夫地区,我们正在建设地下铁路,这与地铁系统不同。这个工程也是由一家中国公司负责建设。

这些只是中国对以色列经济投资的一部分。根据我们统计,2002年至2020年,中国在以色列的投资项目达到463个。

《21世纪》:中国是以色列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吗?

爱德华:我不确定。但是在2002年至2020年的18年间,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的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分布在化学品、医疗产品、化妆品、游戏、通讯、大型港口、地下铁路等领域。我认为这些是很大的一笔投资。

在建筑方面,数千名中国工人正在以色列工作。未来这个数字可能将继续扩大,因为我们缺乏建筑工人,而中国的建筑团队有良好的声誉,是非常专业和可靠的施工合作伙伴。我们对这类合作感到非常高兴,这也是促进中以经济合作的领域。这是非常积极的方面,以色列企业对中国工人的需求正在增加,因为他们对中国工人非常满意,也为他们提供优异的工作条件。

旅游业也是我们非常有希望合作的一个领域。在疫情暴发之前,每年飞往以色列的中国游客超过15万名,每周中国直飞以色列的航班超过20个。作为一个有900万人口的小国,我们与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广州每周有直飞航班。尽管目前因为疫情,航班数量有所减少,但我们准备接待更多的中国游客。我们期待在“解封”之后,人们可以自由旅行时,以色列接待中国游客的数量在1到2年之内能够增加到30万。

我认为旅游业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合作,也能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

《21世纪》:聊到科技,我觉得生物科技也是以色列的重要产业。中以两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哪些合作?

爱德华:生物科技只是健康领域的一部分。

中以两国在健康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我们在生物技术、化妆品、医疗设备、医院的临床试验等方面都有合作的空间。仅仅在生物科技领域,以色列有1600余家相关的公司,每年还会新增100多家专注于更前沿科技的初创公司。

对于中国而言,生物科技是一个急需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因为中国人越来越愿意通过医疗保健服务和生物科技提高生活的质量。以色列则有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在不同领域的最先进的健康解决方案。因此,两国的企业有非常务实的合作。以色列企业通过中国的代理商向中国消费者介绍他们的产品。我们可以在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上看到这些专注于医疗设备和生物科技的以色列企业的身影。

生物科技的确是中以合作的主要领域之一。除此之外,农业技术、汽车也是两国合作的重点。

以色列企业将继续深耕中国

《21世纪》:能否详细介绍下上海中以创新园的情况?

爱德华:上海中以创新园开园至今将近两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项目。首先,上海是一个国际经济、金融、商业中心。上海是一个交通枢纽,不仅有直飞以色列的航班,还有大型港口。因此这项创新的合作是极其重要的,对中国和以色列都是如此。其次,上海中以创新园是以色列在长三角的“经济心脏”,代表了两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基于这个园区和上海普陀区政府的协助,我们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建设一个以色列的生态系统。普陀区政府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一直促进和努力减少各种各样的障碍,以便为以色列公司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相关工作,以支持园区的发展。

《21世纪》:目前以色列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如何?

爱德华:正如我所说,中国对以色列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充满机会。尽管受疫情影响,很多以色列商人无法直接来中国投资,但我们正在努力保持所有的联系,并促进未来的合作。目前我们在上海有数百位以色列商人,其中一部分是极具创新精神并取得非凡成就的商界人士。我们领事馆将努力把他们为中以经贸合作作出的贡献介绍给公众。这是明年我们举办中以正式建交3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商业关系、文化交流将是我们明年庆祝活动的重点领域。

《21世纪》:近几年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对此,你怎么看?

爱德华:我同意你的观点。尽管受疫情防控的限制,我们两国的交流存在一些障碍。但正如我所提到的,虽然我们是两个拥有不同体系、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但除了合作,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可以看到,中以两国的经济非常互补,两国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我对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非常乐观。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是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是2020年中以两国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超过180亿美元。今年前9个月,两国双边贸易额也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这意味着两国的合作日益密切。无论是1月24日的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五次会议还是11月17日两国领导人的通话,都传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因此,我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改变目前发展方向的限速。中国和以色列的经济都在增长,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我们希望未来在“解封”之后,合作会越来越多。

《21世纪》:以色列企业是否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

爱德华:我们看到有很多以色列人来参加中国的展会和论坛。我们仍在继续工作,没有看到任何大公司改变他们的策略并撤出中国市场。大型以色列企业依旧根植中国,在中国设立总部。我们几乎每天都与这些公司接触,但我不记得有任何公司打算离开中国,更多的是计划未来几年如何在中国发展。我们从这些公司得到的信号是非常积极的。

(作者:施诗 编辑:和佳)

施诗

海外版记者

长期关注美国政经动态和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情况,追踪娱乐、体育、医药、文旅等领域的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