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首场发审会将至 威博液压带头闯关

21世纪经济报道 满乐 北京报道
2021-11-23 05:00

在威博液压打响北交所“上会”第一枪的同时,还有数十家企业在静候北交所上市。

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为北交所)首场发审会本周来袭。

据北交所官网消息,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定于2021年11月26日上午9时,召开2021年第1次审议会议,审议江苏威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博液压”)。由此,新三板挂牌公司威博液压(871245.NQ)或将成为北交所开市后的首家上会企业。

而据Wind数据显示,在威博液压之后,尚有6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静候北交所审核徐图完成上市,另有超过140家企业正在接受北交所上市的相关辅导。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交所的推出并试点注册制,将在更大范围内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威博液压首闯北交所审核关

公开信息显示,威博液压成立于2003年3月,2017年4月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并在2021年6月通过调层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此次在北交所上市,威博液压保荐人为东吴证券,发行价预计不低于8元/股,计划募资额1.4亿元。

整体来看,威博液压属于国内液压行业的标杆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品广泛用于电动搬运车、电动叉车、汽车举升机、工程机械、医疗机械等领域。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5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同样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上半年威博液压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68亿元、1.8亿元、2.18亿元和1.5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792.77万元、2049.4万元、2654.04万元以及1955.89万元。

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威博液压2021年度预计营业收入为3亿元至3.5亿元,同比上升37.51%至60.43%,净利润为4000万元至4500万元,同比上升50.71%至69.5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600万元至4000万元,同比上升45.64%至61.83%。

此前,威博液压已经历过北交所一轮问询。北交所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募集资金运用等22个问题展开问询,并对财务总监离职的原因及影响、收入变动原因未充分披露因涉及重大事项给予了关注。

虽然公司营收数据良好,但在回复问询时,威博液压也曾透露,近年来,公司液压动力单元平均售价呈下降趋势,平均销售价格由2018年度的690.29元/台下降至2020年度的637.37元/台,2019年度公司动力单元平均售价较上年下降3.62%,2020年度平均售价又较2019年下降4.19%。

对此,威博液压解释称,报告期内液压动力单元产品单位售价有所下降,主要系仓储物流领域动力单元单位售价下降且占比不断提升所致,特别是叉车类动力单元产品单位售价降低且销售规模不断增长,拉低了整体液压动力单元销售均价。近年来公司陆续推出销售价格处于低位的叉车类动力单元产品。上述产品销售占比在报告期内不断增长,拉低了叉车类动力单元平均售价。

此外,威博液压对公司外销收入变动进行了说明。2021年1-6月公司外销收入较上期增长41.95%,主要因国内疫情常态化,公司复工复产情况较为良好,获取的境外客户订单有所增加。公司在荷兰、意大利、德国、巴西、巴拿马等增长较为迅速,外销收入增长保持较为良好态势。

排队企业不乏“专精特新”基因

在威博液压打响北交所“上会”第一枪的同时,还有数十家企业在静候北交所上市。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22日,共有60家企业正排队等待北交所审核。其中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就各有7家企业,6家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家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11月以来共有11家企业新申报北交所上市,其中就有4家属于官方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如昆工科技、克莱特就披露于2019 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瑞科汉斯系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绿联智能系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2020年获得“上海市科技小巨人”荣誉称号。

目前,国内“专精特新”企业以中小型制造业为主,开源证券中小盘研究团队即统计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特别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领域以及解决我国产业链卡脖子与短板领域。

从板块分布看,307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科技创新为主的创业板和科创板,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分别有87家、131家、89家。

而北交所的推出并试点注册制,同样有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开源证券中小盘研究团队统计后发现,第三批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2930家企业中,有213家来自新三板市场。另外,新三板专精特新企业主要来自基础层与创新层,分别占比63.85%、30.52%,可以看到新三板“专精特新”储备的公司数量充足。

“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属于市值较小的高端制造企业,大多数属于细分领域的龙头或者领先企业,很多还达不到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要求。”开源证券中小盘研究团队指出,而北交所服务于“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要求较科创板/创业板更低。北交所同样试点注册制,延续了精选层分别针对盈利性、成长性和研发创新的四套上市标准。北交所的推出并试点注册制将在更大范围内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

保荐券商奋力挖掘潜在标的

而未来,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推动其在北交所上市的工作自然也将落在券商头上。据Wind数据显示,除上述60家正在排队等待北交所审核的企业外,另有164家企业已在接受券商辅导,成为了未来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后备军”。

“目前我们投行部门有在关注前端未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但主要精力还是在已有的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企业中。”有长期关注新三板市场的中小券商人员表示,该人士进一步透露,正在接受其所在券商辅导筹备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就有近30家,“预计把存量消化完的话,还需要两年时间”。该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另有中小券商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公司此前在新三板市场布局较少,未来已挂牌或未挂牌新三板的北交所潜在上市标的都会关注。“已挂牌企业肯定进度会快一些,不过项目竞争已经很激烈。新挂牌的企业需要更长时间培育,但总体来讲,挖掘尚未挂牌的潜力企业是更大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有市场声音称,鉴于近年来新三板市场的表现,难以吸纳“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在市场挂牌。不过,随着北交所的诞生,这一问题或将直接得到解决。

指南基金董事长王军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指出,从新三板到北交所的阶段性上市路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合理的发展方式,企业挂牌新三板后即可获取一定的直接融资支持发展,之后也可以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和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等方式进行再融资。“从新三板基础层到创新层,再到北交所上市,层层递进,步步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一上市路径比直接申报IPO更加顺畅,也更利于企业成长。”王军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这些都对国内中小企业构成了足够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又有望在中小企业间传递,激发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挂牌新三板,寻求北交所的上市机会。”王军国指出。

上述中小券商投行负责人也表示,鉴于在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为在新三板挂牌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预计北交所上市申报企业将在2022-2023年迎来放量。

除此以外,在采访中,也有部分券商投行人士透露将引导原先计划申报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大概计算一下,想要在北交所上市,需要在新三板市场挂牌满一年。由于相关企业信披和财务数据完善,北交所审核及问询周期也比较快,以6个月审核计算的话,加上各类辅导时间,企业2年就有可能实现北交所上市。”上述中小券商新三板从业人士认为,这一周期和企业申报科创板辅导并最终完成上市的时间相差不多。

“其实主要就看企业自己对上市的预期。”上述中小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其已经接触过原本筹备在其他板块上市但最终选择北交所的企业。

(作者:满乐 编辑:张玉洁)

满乐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