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巨头中场战事:狭路相逢 谁能获胜?
加快突围,是硅料巨头们的下一堂课。
最新一期多晶硅料价格停止上涨的消息让行业为之一振。
的确,硅料价格居高难下,成为今年光伏产业链的一大痛点。这背后,整个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博弈加剧,利润中枢上移。尤其是对于硅料企业而言,今年的确堪称是“丰收之年”。巨额订单锁量不锁价,给未来两至三年的业绩打下基础。即便行业预期随着产能释放,明后两年硅料价格下行,但如2020年的冰点期,几乎难以再现。
事实上,处于龙头地位的硅料巨头企业们,未来不可避免再次面临周期性竞争焦虑。一方面,当未来大量的产能陆续释放,利润空间将收缩;另一方面,脱离了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之外,硅料企业能否给资本市场留有其他想象空间?
面对这一问题,硅料巨头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难寻。
处于龙头地位的硅料巨头们,未来不可避免再次面临周期性竞争焦虑。 视觉中国
新硅王“上位” “急煞”旧霸主
11月1日,停牌半年的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终于等来港交所的放行,复牌首日股价暴涨83%。尽管后续几个交易日股价动荡,但截至11月22日收盘,该公司股价站稳了3港元/股上方,并支撑住了800亿港元的市值。
2020年的保利协鑫能源有些“失意”。这家曾经的产能世界第一的多晶硅料企业因年中出现的偶发性生产事故,导致当年年度硅料产量下滑。叠加疫情冲击,国内硅料价格一度跌至冰点。保利协鑫能源去年的财务报表并不好看。
不过,行业格局总是转瞬即逝。当需求端撕开了供给端的缺口,硅料价格快速上涨,国内硅料企业也由此享受新一轮高景气度。只不过,保利协鑫能源不能“享尽其福”。这一年,该公司共计生产多晶硅4.22万吨,产量排名滑落至国内厂商第三。而曾经跟跑身后的通威股份(600438.SH)却在去年新王“上位”。2020年,通威股份多晶硅的销量达到8.66万吨。
然而,前“硅王”也未立刻丧失竞争力。
当保利协鑫能源用颗粒硅使出新招时,通威股份时不时地需要出来回应诸如“颗粒硅是否会颠覆现有主流多晶硅生产技术”的问题。
实际上,即使颗粒硅在资本市场赚足了眼球,保利协鑫能源一刻也不能放慢扩产的步伐。
前不久,通威股份宣布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5.1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启动生产运行。按照计划,截至今年年底,该公司的多晶硅料产能将超过20万吨,这将大大甩开其他竞争对手。于是,保利协鑫能源也加快扩产步伐——本月,该公司子公司江苏中能FBR颗粒硅2万吨产能项目正式投产,颗粒硅有效产能由此前的1万吨提升至3万吨。
不可否认的是,今年以来,硅料行业景气度不断升温。在这轮涨价潮中,硅料巨头尽享产业链红利,刷新史上最高中报利润纪录。通威股份上半年多晶硅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126.5%,产品平均毛利率高达69.39%,净利润29.66亿元排在首位,保利协鑫以23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新特能源和大全能源也有不俗的表现。
但上下游博弈的阴霾尚未消散,第四季度预计的装机潮未如期而至,下游的光伏项目装机积极性受损。
国家能源局统计,今年前十个月,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29.31GW。其中,10月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375万千瓦,10月新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93GW,是户用光伏三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态势。
硅料价格见顶,户用光伏装机首现拐点。
加快突围,是硅料巨头们的下一堂课。
新老霸主殊途同归
有人紧追风口,有人创造风口。
当保利协鑫能源发现其在棒状硅的产能上已经被通威股份甩开时,对颗粒硅技术路线倾注全力,便在意料之中。
于是,巨头相争,“口水仗”自然少不了。
今年3月份,保利协鑫能源正式宣布了新的战略布局:深度聚焦硅料主业,着重发力颗粒硅业务。而在这一个月,通威股份也一度因资本市场对颗粒硅技术撼动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地位担忧,而遭遇股价冲击。
光伏产业从来不缺技术之争。可保利协鑫能源来势汹汹的百亿订单,的确让颗粒硅热度四起。
11月18日,保利协鑫能源再获百亿硅料长单——硅片“新贵”上机数控(603185.SH)追加订购了9.75万吨硅料,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262亿元(含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先后与双良节能(600481.SH)、隆基股份(601012.SH)、中环股份(002129.SZ)、晶澳科技(002459.SZ)等多家光伏企业签订百亿级硅料采购长单,目前在手订单销售量超过70万吨。而在这些订单中,保利协鑫能源无一不在强调下游客户对颗粒硅技术的接受度。
过去一段时间,通威股份不止一次地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在高纯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技术、成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以暗示改良西门子法在硅料生产技术上的地位目前仍难以撼动。
与此同时,11月16日,大全能源(688303.SH)也被投资者问及类似问题。该公司表示,“出于产品质量方面的考量,公司暂不考虑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路线的技术储备。”
当然,也有挺颗粒硅派。
浙商证券认为,从中长期来看,“FBR颗粒硅在品质上比西门子棒状硅更胜一筹。”对于下游硅片厂家而言,传统多晶硅需破碎、清洗然后用于拉单晶,而颗粒硅不需要破碎和清洗,可以直接投料拉单晶,流动性好。相比于传统多晶硅更适合新一代连续投料直拉工艺。更为关键的是,FBR颗粒硅在控碳减排方面表现也较为突出,每公斤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比此前德国瓦克公司创造的全球最低纪录少35%。
可以预见的是,“颗西”之争短时间不会见分晓。且硅料巨头们还需给资本市场锚定新的想象空间。
11月初,当通威股份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5.1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启动生产运行时,该公司还宣布了另一则消息——项目中包括的1000吨电子级高纯晶硅同时启动。这意味着,这家硅料龙头开启了在半导体赛道的试验田。
光伏硅料企业开辟电子级多晶硅赛道,实则并非新事。
早在2017年,保利协鑫能源也曾发布过电子级多晶硅产品。
大全能源也在IPO时明确表示,将使用一定的募投资金投资年产1000吨半导体级多晶硅产能。
如今,这一赛道上,硅料巨头们重新聚首。狭路再相逢,谁能获胜?
(作者:曹恩惠,费心懿 编辑:李清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